【#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望海潮说课》,欢迎阅读!
《望海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海潮》。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和选修《唐宋诗词鉴赏》中了解了诗词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
根据本词的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及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能力培养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把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乐美。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词作为一种能歌唱的文学表达形式,朗读对词的鉴赏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重视读这一环节的突出。
2、 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词的内容,感受画面美。本词的成功之处就是在于它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地把抽象的美景化为一幅幅可感的画面,所以对画面的感受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教学重难点为:通过品味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内容,并能感受词的画面美。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特点,我将使用诵读法、提问引导法等教法。作为诗词的鉴赏,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性,所以我在学法上主要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和自我表达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我将以一个课时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新课导入
以完颜亮“投鞭渡江”的传说导入
1
设计依据: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学生自由诵读。
设计依据: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 (三)学生的示范朗读 设计依据: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四)全班的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入情境。 (五)学生质疑,学生答疑。
设计依据: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
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由学生通过预习来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当学生遇到疑难的地方再由老师进行点拨,这样与传统的教授来比效果会更好。 (五)鉴赏
通过对词内容的把握,学生对词已经有了整体的印象,那接着就落实到词的鉴赏上。设问:你最喜欢词中的哪个句子?并说出理由?学生阐述之后,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对应相应的句子,让学生欣赏杭州的美丽风光。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希望学生通过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来把握词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从而从想象再到画面的直观感受再到对词思想内容的一个把握。
(六)总结
作者通过从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官民之乐描绘出一幅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同时全诗洋溢着作者对杭州的无限赞美之情,对孙何的奉承也不落窠臼,读者从词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中体会到的不是吹捧的世俗气而是清新迷人的自然之美和悠闲自得的都市生活之雅。
以全班带着感情朗读全词的形式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七)板书设计
1、自然风光之美 太平
2、都市繁华之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富庶 安定 3、百姓之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祥和
4、官员之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9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