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秋季养生法

2023-01-16 00:5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养生之秋季养生法》,欢迎阅读!
生法,中医养生,秋季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养生之秋季养生法

中医养生之秋季养生法

中医养生之秋季养生法 秋天,是从

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霜降等六 个节气。

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作为所候转化的分界。

《管子》指出: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

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 因此,秋天养生一琮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正如《黄帝内经》里说: 秋冬养阴。

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秋季如何保养体内的阴气呢?关键是要防燥护阴。 医学认为,燥为秋季主气,称为秋燥。 其气清肃,其性干燥。

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发生燥邪为患。

由于肺可呼吸,肺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当空气中温度下

来;渐生1 / 3




降时,肺、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这是燥致病的病理特征

燥邪伤人,易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 必现

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于结、 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

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最易伤其阴液。

肺失津润,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因而宣降失可,轻则干咳,痰粘 咯,重则肺络受伤而出血,见痰中带血。

肺中津亏后,因无液以下济于大肠,因而使大便干结难解。

秋令燥气又有温凉之分,一般认为早秋气温尚高,故为温燥; 晚秋

气温下降,故为凉燥,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 其特征。

但二者在临床上还是有区别的,温燥伤人,常表现为不恶寒或微 寒,发热较明显,脉呈细数;而凉燥伤人,则常不发热或微发热, 反之,恶寒较明显,脉数不多。

由上可知,秋天养生主要是防止燥邪对人的伤害,这样才能养 护好

体内的阴气。

立秋 二十四节气中的8个重点节气之一。

每年88日前后,太阳黄经达到135度时,此时斗指西 南为立

秋。

物于此而秋敛,早稻收割为秋季而始。

立秋之后,虽有一段时间天气较热,但早晚渐觉凉爽,此时燥气 令,名为秋燥

最新资料推荐

《温病条辨》一书中有这样记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7s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