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班音乐活动《民乐欣赏:金蛇狂舞》》,欢迎阅读!
![金蛇,民乐,大班,欣赏,活动](/static/wddqxz/img/rand/big_70.jpg)
大班音乐活动《民乐欣赏:金蛇狂舞》
情感目标:让幼儿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 知识目标:了解乐曲ABA的曲式结构
能力目标:能用多种形式表现音乐中“对答呼应”的感觉 活动准备:
教具:舞龙录像.《金蛇狂舞》视频课件.投影.黑板.大图谱. 学具:舞龙头饰.节奏棒.碰铃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录像,导入课题
1、请幼儿观看舞龙视频,感受热闹的气氛(不带音乐只有视频)
提问:你看到录像里的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场景?请幼儿先自由讲述,再举手回答 师小结:自古以来,在我们中国很多传统节日,比如过新年,端午节,人们舞龙舞狮庆祝节日,表达心中喜悦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舞龙舞狮的乐曲
环节评析:第一个环节只看视频,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仔细观察画面内容上,目的在于让幼儿理解舞龙舞狮的意义。
二、播放乐曲,初次聆听乐曲《金蛇狂舞》(纯音乐,不带视频) 1、教师提问:听了刚才的音乐有什么感受,跟老师讲一讲!
环节评析:通过聆听纯音乐后的提问,引发幼儿的谈话,让幼儿初步体会乐曲欢快的情绪,并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种感受。
2、简介乐曲名称: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金蛇狂舞》,是著名作曲家聂耳先生谱写的,它描述的是舞龙翻滚、敲锣打鼓的热烈场面
3、播放乐曲,再次完整欣赏(带动画视频的乐曲) 4、说明乐曲名称的来历
因为中国人把蛇也叫做小龙,所以乐曲的名字叫做《金蛇狂舞》
环节评析:2、3、4这三个环节通过教师简介乐曲、幼儿再次聆听,让幼儿了解乐曲的基本知识。
三、分段欣赏音乐 1、播放A段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表现的什么内容?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在舞龙?把你的感受用动作表现出来吧,怎么舞龙的?
2、再次播放A段音乐,请幼儿跟随音乐舞龙
环节评析:此环节让幼儿进一步感知A段音乐表现的是舞龙,通过动作体验音乐欢乐的情绪。 3、播放B段音乐
⑴听之前提示:音乐有些变化了,听一听,它们在干什么呢? ⑵听完后提问:听完了这段音乐,你感觉这两条小龙它们在干什么?
⑶教师引导:小黄龙和小红龙一前一后,你一句我一句,这种感觉像是两个人在干什么?引出“对话”呼应对答得感觉
4、再次播放B段音乐,体会B段“对答呼应”的感觉
5、鼓励幼儿大胆自信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中“对答呼应”的感觉
6、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扮演小黄龙和小红龙,用木质乐器和金属乐曲表现B段“对答呼应”的感觉
环节评析:4、5、6此三个环节,引导幼儿从心理感受→语言表达→动作表现→乐器表演这四个层次逐步深入,教师循序渐进带领幼儿欣赏B段音乐,体会乐曲中间部分“对答呼应”的感觉。
7、播放结尾音乐,结束分段欣赏 四、观察图谱,分析曲式ABA结构 1、教师出示图谱,请幼儿观察
提问:哪两副图是相同的?不一样的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环节评析:此环节目的在于通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为ABA。 2、播放纯音乐,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用手指画谱
环节评析:此环节通过三幅图,变现三段式的音乐,把抽象的流动的旋律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画表现出来,非常直观的让幼儿加深对乐曲结构的理解。 五、舞龙游戏
1、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小黄龙一组扮演小红龙,尝试跟随音乐穿梭舞龙;
环节评析:此环节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听音乐做游戏,感受音乐热闹欢腾的气氛和游戏的乐趣 2、教师小结游戏的情况,提示两组幼儿要互相配合表现出音乐的变化。 教学反思:
1、第一次进行教学是在过年前,非常应景。幼儿初次听的时候只觉的乐曲很快,很吵,并没有听出来其中的变化。但是他们对舞龙的游戏特别感兴趣,我们利用黄色和红色大卡纸,在上面用金粉描画了鳞片,用枝杆把卡纸撑起来,两端固定,道具从颜色和形象上一下生动起来了,孩子们非常喜欢。于是在过年前我们重点针对舞龙的游戏多次玩,结果到了新年,商场、酒店等很多场合都播放这首乐曲,寒假收假之后,孩子们很兴奋,主动要求再听乐曲玩游戏。
2、有了之前的基础,在端午节前,我又拿出了这首乐曲,进行了教学,这一次在看视频、听乐曲后让幼儿充分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有效的调动了孩子的已有经验。
对于难点乐曲B段的“对答呼应”部分进行了重点教学,通过语言描述、动作表现、乐曲演奏,幼儿深入的理解乐曲内容,循序渐进的掌握了乐曲中“螺丝结顶”式表现出的“对答呼应”的感觉,这个最难的知识点就这样被化解了。
3、教具和学具准备充分,使用巧妙。舞龙动画让幼儿形象了解舞龙的热闹场景;三幅图谱让幼儿对抽象的音乐有了具象的认知;舞龙道具精美简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能激发幼儿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7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