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云游博物馆 心得体会800字

2023-02-06 00:3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疫情期间云游博物馆 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
云游,疫情,心得体会,博物馆,期间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各国的博物馆相继作出了暂停对外开放的决定。在这一非常时期,博物馆不能像往日那样将参观者“请进来”,于是开始利用科技手段让馆藏展品“走出去”,各种线上展览、数字博物馆,结合视频直播讲解,使得疫情期间的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云游”博物馆。

观展方式的改变为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然场馆中的藏品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走出来”,参观者也可以在云端走入虚拟的博物馆空间。那么,当人们再次走进实体博物馆时,将会获得何种有别于“云端观展”的感受与体验?当时间和空间不再成为限制人们观展的因素,博物馆如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更加有针对性地改善展教服务,推进馆校深度合作?放眼国外近年来的场馆教育和馆校合作实践,可以为我国“后疫情期”博物馆教育提供参考。

加深参观者对历史的认知和思考

以色列帕尔马赫(The Palmach Museum军事博物馆坐落在被称为“以色列博物馆之城”的特拉维夫市。在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的以色列,年满18岁的男女青年均须服兵役,而参观这座以浸入式体验为特色的军事博物馆,则成为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参观者走入博物馆之后,就同几位帕尔马赫新兵一起,开启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整个展览采用个人叙事的视角,以几名青年在以色列建国战争期间的经历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极具“代入感”的场景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使参观者追随主人公的所思所行,从中了解帕尔马赫组织的战斗发展史。除了以小叙事呈现大历史,该展览的另一大特色是其极富创新性的展示方式。场馆内没有传统博物馆常见的展柜和藏品,而是通过电影、纪录片以及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联合展示、生动逼真的3D立体场景和情境设置,使得参观者随着故事情节,每走入一个展厅都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知体验。

作为对这场近两小时体验之旅的延伸和补充,博物馆在线上、线下都设有照片库、档案馆、图书馆和纪念堂,参观者可以从中查找想要进一步了解的照片、电影、纪录片、地图、歌曲、书籍、历史实物及纸质史料等各类资料,还可以在网上分主题详细了解这段历史,甚至能够查看到帕尔马赫组织成员的相关资料。由此使得参观者在切身的感知与体验之外,得以进一步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性认知和思考。

1




提升馆校合作教育的质量和深度

与理念导向的帕尔马赫博物馆不同,美国的保罗·盖蒂博物馆(The J. Paul Getty Museum)则属于以藏品为导向的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教育研究与实践于一体的博物馆,盖蒂博物馆自1954年成立之初,就以推进大众审美教育为使命,致力于增进社会大众及专业机构对艺术作品的深度感知和对艺术知识的了解,并认为这对于提升社会活力及民主程度至关重要。半个多世纪以来,盖蒂博物馆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艺术作品是人们了解世界复杂多元历史文化的窗口,它反映着人类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憧憬未来的灵感”,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了一系列与收藏、展览相关的教育、出版和研究工作

博物馆下设的公共教育部在盖蒂中心和盖蒂别墅两个馆区为参观者提供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质量教育服务项目,目的在于使参观者能够近距离地欣赏、理解艺术作品。公共教育部的服务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的群体,包括成人学习者、高校教师和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和学生及其家庭、社区团体和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等,它通过鼓励并帮助人们理解、鉴赏艺术作品,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意义,来实现盖蒂博物馆服务大众美育的使命。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上述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博物馆的公共教育部都力图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使参观者博物馆从其官网上获得满足各自需求的学习资源。

早在20世纪80年代,盖蒂艺术教育中心(Getty Education Institute for the Arts)就曾引领并推动了美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通过联合多位艺术教育专家推广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DBAE),旨在提升艺术教育在美国公立学校中的地位和质量。在这次艺术教育改革中,盖蒂艺术教育中心从宏观上为艺术教育的实施设计了一个“理论建构—师资培训—资源建设—教学实践—评价反馈—理论完善”的推行模式。之后的实践效果显示,该模式使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迅速成为美国艺术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并且重新定义了学校艺术教育,引发了整个美国对艺术教育改革的关注和反思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to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