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2024-01-25 13:31: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欢迎阅读!
声乐,注重,良好,素质,培养
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歌唱的技巧 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 只有这样, 才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声乐教学 心理素质 重要性

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旨, 集生理学 理学 理学 音响学、 哲学多元素为一体的一门音乐学科。声乐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发声技能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如何获得良好的歌唱状态,这种歌唱状态, 一方面是生理的, 即歌唱的正确方法。另一方面是心理的, 朱德元帅指出: 练兵必先练心, 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所谓练心, 就是通过学习 教育 训练和自我锻炼,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 让兴趣成为 内部动因

声乐教学首先应注重并善于培养学生对歌唱的执着爱好和兴趣。要知道, 学习乐的需要和学习声乐的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源泉和心理因素。它们是学习始动因素, 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 是个体发动、 维持学习行为的一种动力源泉。

学习声乐动机的始发因素是机体自发的, 如一些声乐条件比较好的学生, 他们

具有良好的音质、 音色、 乐感等; 还有的是学生自身需要得到的发展而引起的; 有的则是由外界某事物刺激而引起的。如看电影和听音乐会或演唱比赛中某位歌唱者的演唱及某首特别欣赏的歌曲令自身十分陶醉而引发心里非常想学, ……外界引发起的作用称为激励,激励动机的外界刺激一般称为诱因。在这种情况下, 个体会对能满足自己一定需要的事物或情境产生明确的向往和追求。如有的学生想成为一名演唱演员,有的学生想从事声乐教育事业等。诱因具有诱发或激起目标, 有指向行动的作用。从声乐教学理学的角度研究分析, 利用这种自发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 勇于实践探求声乐奥秘……激启、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上就是提供诱因。以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努力学习 不断实践。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声乐的动机是主要源泉和心理因素。那 兴趣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许多实例充分表明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就以歌唱呼吸为例。在教学歌唱呼吸时, 教师经常用闻花动作教学生体会胸腹式呼吸, 即深呼吸。(这里只谈吸气动作) 有的学生会认真的去做, 细心体验,终得要领。而也有学生不得其要领, 只能机械地呼吸。此时如果教师改变一下教的方式, 不仅要求学生闻花, 而且要通过认真细致地闻来辨析一下玫瑰与百合花或几种花的香型。教师只要稍做点拨, 课堂气氛就变了, 学生的情绪和兴趣油然而生。气氛之所以活跃, 是因为花是美的。凡是热爱生活的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 而且谁都想通过认认真真地闻来验证几种花的香型, 来证实自己的灵敏与准确。但其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用辨析花的香型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的核心问题得到有效发挥。使学生有兴趣去认认真真地闻。从缓慢地吸,短促地急吸, 深吸等不同程度的呼吸感受中领悟到歌唱时的有意识呼吸, 进而解决歌唱时的正确呼吸。

教师运用有效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被动变主动, 抽象性知识化难为易, 增强了声乐教学的课堂效果, 也就是说学生对学习声乐越感兴趣,学习越有信心,学习成绩也会越好。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善于运用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会使声乐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2 创建民主、 平等、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声乐教学更是特殊的 师徒关系, 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与良好的互动关系。声乐教学大多采取一对一特殊的教学方式, 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直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总以 权威者自居, 不能总是居高临下, 抱着一幅师道尊严面向学生展开教学活动, 这样必然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戒备、 恐惧、 退缩。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须心理相容, 这样, 学生才会把教师的关心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上来, 产生 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3 在演出实践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建立3.1 演出、 考试 比赛前选择自己能够胜任的曲目。一个初学声乐者, 或者是大师级的人, 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演唱的曲目。根据自己的声音情况去选择曲目, 不能想唱什么就唱什么。有的作品也许现在唱不适合, 以后可能会合适。因此, 演出、 考试 比赛前, 选择曲目要从自身的实际水平出发,量力而行,选择一些自己熟悉和能够胜任的歌曲来演唱。尤其是在声乐大赛或重大演出中盲目选择技巧性高、难度相对大的作品演唱, 让自己心里没底, 无形中就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演唱时出现心跳加剧气息上浮、 口干舌燥、 肌肉僵硬等不良的生理反应。

3.2 提供演出机会,加强舞台实践及适应能力。歌唱艺术是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 体会舞台感和驾驭歌曲的能力。让学生多参加不同层次的演出,校内和校外的在不同的场合学习别人的优点, 断的积累更多的舞台表演经验 摸索出一套应对不同表演形式的思路和方法, 从而使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另外在演唱时, 要把注意力和情绪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 把听众当朋友,感到是在用歌声倾诉一种情感, 自我中摆脱出来, 思想全部倾到歌曲的感情上, 排除杂念始终 进入角色 这样心情就会放松自如, 演唱时就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总之, 歌唱表演的时候, 心理无时无刻都在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演出的一道心理屏障, 而且,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培养锻炼的, 所以每个声乐表演者在意识到心理素质重要性的同时, 应该树立克服消极心理素质,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决心和信心。在训练歌唱技巧的同时,注意自身心理素质的建设, 双管其下, 保证演出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

作者单位: 四川省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t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