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律”?

2022-10-15 20:38: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什么是“自律”?》,欢迎阅读!
自律,什么
什么是自律

作者:京博国学

来源:《读写月报(初中版)》2020年第08



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

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以前总觉得,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风流枉少年。随着阅历的增加,会渐渐发现:每一个不自律的行为,都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痛苦。人的本性难移,要做自己心的主人,只能靠自律。

什么是自律?就是将这两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 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

人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动物,强大的惰性与巨大的潜力在体内共存。

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会变得十分懒散,做事拖拖拉拉,得过且过,十足一个平庸之辈。而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和强迫之后,不断朝向一个目标努力,人的潜力才会被激发出来,显现出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所以,要做到自律,关键在于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但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以此来磨砺、调控自己的心性。换句话说,就是要经常强迫自己进入状态。这样,你便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久而久之,这种自律行为就变成习惯,主宰着你的行为。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少年时代的徐溥在私塾读书时,一次老师发现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本看,还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后来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很是赞赏。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装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反之,若是内心有什么不好的念头,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地,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的黄豆越积越多,黑豆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修炼自己、完善自我,终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世間哪有那么多心甘情愿和心情愉悦的事?除非是好逸恶劳,娱乐享受。越有用的事情,做起来越不舒服。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对此王阳明和曾国藩都主张:咬牙做去!可以说,世上的许多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人必须强迫自己,才能将自身潜在的才华和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人都有习气,蒙蔽了自己的心,习气和蒙蔽越重,强迫自己就越艰难。但别无他法,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功夫,在一次次强迫自己的磨砺中,慢慢清除掉自己的坏习气,才能恢复内心的本来光明。所以,多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会获得意想不到的修为和成功。 不去做喜欢但不应该做的事情


王阳明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人需要有一颗检讨自己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的欲望;能够克制约束自己的欲望,才能成就自己。人最终的高度,取决于对自我要求的高度,这是一定的。对自我有高要求,并严格去做,正是最好的自律。 明代王廷相任督察院左都御史时,在一次接见下属张瀚时讲了一个故事。昨天我乘轿的时候下起了雨,有个轿夫脚上穿着一双新鞋,刚开始还小心翼翼地挑干净地方走,生怕踩进水坑里弄脏了鞋。过了一会他还是不可避免地踩到泥坑里,从这之后他就再也不顾惜自己的新鞋了,什么污汤泥水也满不在乎地踩下去。究其原因,就是轿夫的鞋是新的,只想着好好呵护它。一旦踩到泥坑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就出现了:反正鞋已经脏了,我就不用小心翼翼了。

王廷相感慨: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做得到?因为自律意味着你必须有所放弃,放弃自己的偏好,放弃自己的惰性。你想要保持完美的体型、健康的身体,就必须和垃圾食品说再见;你想要成为学霸、拿到奖学金,就不能半夜三更玩游戏、谈恋爱煲电话粥;你想要拥有自己的事业,就必须在业余时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拒绝无益的社交聚会。 …………

人唯有做到以上两件事,才是真正的自律,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高明境界。 语文与人生】人最大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自律,自律才能让一切变得可能,如果能区分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和喜欢但不应该做的事,就离成功不远了。 【微型写作】自律的人最棒了,你的自律表现在哪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qa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