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使用满足论视角下抖音短视频功能解读》,欢迎阅读!

使用满足论视角下抖音短视频功能解读
1908122203 19新闻二班 曹娜
摘要:使用满足论就是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成员的需求,以抖音短视频为例,用户的需求多样化,从而抖音短视频通过大数据的算法推算出每一位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而使得用户在使用抖音短视频时,大多会出现长时间的沉溺于此。抖音短视频的各种功能也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
关键词:使用满足论、抖音短视频、用户受众。 参考文献:大众传播学
一、娱乐功能。
抖音的产品定位一开始就瞄准了年轻人,当代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娱乐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抖音以一种娱乐短视频的方式打开了年轻人的世界。抖音短视频的最大特点就是视频时长只有十五秒,这一特点极大的抓住了当代快节奏生活下的社会年轻人。他们可以在各种零碎的空闲时间来使用抖音短视频来消磨时光、度过短暂的娱乐时光。对繁忙的现代人来说,更喜欢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而短视频-般控制在5分钟之内,更符合碎片化的浏览趋势。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人们不会选择用20分钟休息的时间去看一集电视剧,而是会选择刷-些短视频。使用满足论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种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这有助于纠正大众社会论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抖音短视频的用户,或者说受众,大多都是带有自身一定的目的使用抖音短视频,正是这种对视频内容的“能动性”选择,迎合抖音大数据算法,从而用户得到更多的满足感。
二、社交功能。
抖音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为产品定位。迎合了大众对于自身生活的记录以及对外界表达自我的需求,给广大年轻人一个视频社交平台,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对于十五秒的视频制作来说,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视频制作更加简单,方便,同时抖音短视频自身带有很多美化滤镜以及特殊视频效果给广大提供了更简易的制作途径。传统视频的生产与传播成本较高,无论从设备器材还是团队建设上都需要花费很大的财力和人力。而如果想要打造个制作精良的微电影 ,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投入都是笔可观的数字。 而短视频则大大降低了生产传播的门槛 ,只需要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拍摄、 制作,实现即拍即传、 随时分享。当然,一些精致制品的出炉,也需要短视频团队的打磨,不过内容才是最重要的。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的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麦奎尔认为, “拟态”人际关系,同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社会互动的心理需求。对于社交的心理需求抖音短视频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
三、资讯功能。
抖音自身就是带有很大流量的一个平台,传统的电视媒体,比如一些传统新闻报道,固定的电视普法栏目都缺少年轻受众。中国最老牌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入驻抖音短视频,几位主播展现出了不同于电视上的俏皮风趣,颇具个人情感色彩,拉近距离又不失大台风范。让《新闻联播》下定决心入驻《抖音短视频》的原因,是新闻场景下务必要拥抱巨大短视频流量池的考量。长短视频更替、横屏竖屏转化下,《新闻联播》显然已经掌握了电视新闻表达向短视频情感化表达的转变。除了传统的电视媒体入驻抖音,在短视频的浪风口上同时也出
现了以短视频为主的故事资讯,大多以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普通平常小故事为主。使用满足论中研究中,四种类型之一的环境监测效用,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可以获得与自己的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把握环境的变化。麦奎尔等人发现,监测环境是人们观看新闻节目的主要动机,但其他类型的节目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这种信息需求,如收看家庭电视剧同样能够使人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短视频的兴起,传统媒介的衰弱,导致人们获得外界新闻资讯都是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短视频而得知的,抖音短视频依靠自身流量光环更是有利于满足用户为了解外界新闻资讯的需求。
四、情感功能。
抖音记录美好生活本就达到了用户的共情,以记录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基调,分享生活,通过点赞,评论,关注达到情感的交流与共鸣,当然也会出现一些不良言论不良视频,但大致上的情感共鸣还是在的。同时,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压力大、或是情感方面的种种问题,都需要一个发泄口,当然由于时间空间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发泄口少之又少,此时,以十五秒出现的抖音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心理压力的释放和转换,用户在录制简易、欢快、轻松、夸张的表情和语言时,暂时抛弃了压力的堆积,产生心理上的放松,从而得到感情上的籍慰。使用满足论中研究中,四种类型之一心绪转换效用,电视节目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抖音短视频的作用确实也达到了人们情绪上的解放感。
五、过度以受众需求为主。
众所周知,抖音短视频能够在各大短视频的风浪口上脱颖而出,成为短视频界的佼佼者,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大数据算法来主动推出更多相似的视频内容给用户,让本就是主动接触媒介的受众,在某种程度上说成为了被动接受,或者说被迫接受。对于自制力不够强的,时间较为自由的人们来说就是一种深渊,就好比看似十五秒的短视频,只要你稍不注意就会一碰就是两三个小时以上。时间流逝就算了,关键是过分根据用户需求推出视频,很有可能就造成对外界世界的片面认识,比如说,对犯罪类的监控视频有所关注,那么接下来的各种视频都是关于犯罪类,这样就会导致多外界社会的恐慌。“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受众的某种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仅仅限于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接触”的范围之内,因而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p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