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地区工科院校支部共建活动的实效性研究》,欢迎阅读!
北京地区工科院校支部共建活动的实效性研究
作者: 仝泽民 尼彬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35期
仝泽民 尼彬杉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102249)
摘要:北京地区积极推进的红色1+1支部共建活动,对加强校内外党员之间联系有重要作用,对提升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党性修养具有积极意义。该文以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为蓝本,针对北京地区工科院校支部共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探究,探究制约支部共建活动发展的瓶颈,并就如何提高活动的长久性、实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支部共建 工科院校 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首都高校红色“1+1”活动是高校基层党支部与京郊农村、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驻京部队等校外基层党支部一同完成的共建互助活动,不仅为学生党员搭建锻炼自我实践自我的平台,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党员了解国情世情的窗口,在活动中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进性。校内外党支部结对共建,发挥特长,相互促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为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做出贡献,也为广大学生党员学习基层党建、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舞台。近年来,红色1+1支部共建活动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一些发展中的瓶颈,尤其对于工科院校,如何提升支部共建活动的长久性、实效性有待积极探索。
1工科院校红色“1+1”活动的发展
困境
大学生党员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的形式和特色也不尽相同。文、法、农、医相关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在支部共建的过程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文学素养熏陶、法律知识普及、农业技术培训、医疗卫生保健等活动。而工科院校的学生支部相对来说缺乏这样的优势,在开展红色“1+1”活动时常常会遇到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支持、缺乏特色鲜明的活动并且活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活动内容受限且形式单一,不能将专业背景与活动进行有效融合;活动形式套路陈旧,不能推陈出新,创新能力欠佳;参与人数和活动的覆盖面较窄,在携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无明显效果。
2工科院校红色“1+1”活动长效机制建设
1)明确活动的目标,丰富活动内容。开展支部共建,要以丰富的支部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并在社会实践中履行大学生党员义务,主动了解农村、服务基层,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此外,支部共建不能流于形式,在学生党支部这个年轻有活力的团体中应杜绝形式主义作风,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志愿服务社会为己任,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性。
2)完善活动的指导,加强组织监督。高校学生工作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活动宣传,做好培训工作;要及时掌握、分析活动动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指
导、及时纠正,确保活动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做好活动总结,要求活动开展成果显著的支部做好经验交流及推广,推进共建活动的纵向深入发展。
3)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活动形式。通过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共建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明确共建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制定会议制度、活动记录制度、活动实施奖惩制度,做好相关工作台账记录。做好校级、院级制度建设,保障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对存在的形式主义作风予以严惩,将形式主义作风扼杀于萌芽之中。
3工科院校红色“1+1”活动实效性
建设
工科院系的大学生党员在开展支部结对共建的前期,要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学习,将活动与本身专业背景最大程度关联,发挥自身优势,弥补不足之处,行之有效地开展落实红色“1+1”活动。
1)聚焦三农,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结对共建中,要深入了解共建支部所在农村的基本现状、发展规划及存在的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加入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来。共建活动将高校与农村相结合,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工科院校的学生党员可以从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产品加工市场需求调研、生态旅游宣传、电脑知识普及等方面着手,创新活动形式。关注新农村建设,携手推进新农村发展。
2)关怀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京郊农村年轻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成为广泛关注的群体。绝大多数的空巢老人变成了农村主要劳动力,并在劳动之余,还要照顾孙辈留守儿童,这种现状造成了这两个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令人堪忧,生活质量也很低。做好学生党员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结对工作,与空巢老人交流,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为他们送去关怀与关爱。
3)关注农民工子弟,开展支教行动。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子弟处在这一弱势群体的家庭环境中,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农民工子弟应该平等受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相对较差。将红色1+1活动与大学生支教有机结合,以大学生党员为主体对农民工子弟进行支教,参与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去,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挥洒汗水,贡献力量。
4)关注社情民意,弘扬北京精神。增进村委会与村民、社区与居民的相会了解,共建和谐新农村、和谐社区,使基层党组织能更准确地把握民生民意,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增进沟通联系。大学生党员通过与结对党支部共同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弘扬北京精神,建设和谐幸福新农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工作,学生党支部与结对党支部共同培育文明乡风、建设文化精品、提升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5)加强校村合作,提升共建质量。拓展共建平台,加强与京郊农村、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驻京部队等党支部结对共建。多年来对与农村支部结对共建工作的经验积累,广大学生党员对活动的开展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与社区、单位、部队的结对共建中,需要学生党员用新的思路开展工作,在活动中摸索,在活动中创新,为共建双方带来改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国兵,班旻.大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共建模式和实效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7).
[2] 高辉庆,贺涛.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o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