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情况的思考》,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情况的思考
作者:张增建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1期
根据中国职协工作安排以及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开发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领导的决定,由培训协会秘书处开展对“我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信阳信息技术技工学校、CCC信阳培训中心、漯河市丰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漯河科普职业培训学校、安阳市方远职业培训学校、安阳市绿业职业培训学校等6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河南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1.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初具规模
截至2007年底,我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已发展到1412所,在校生612627人。目前,已有河南工贸技工学校、绿业职业培训学校、海燕职业培训学校等为代表的一批办得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2.民办职业教育改革初显成效
——专业结构开始调整优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省大力改造传统专业,重点建设“软件蓝领”、餐饮旅游、数控技术等一大批新型专业,启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建立一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办学特色逐步显现。与普教相比,民办职教显示出特色,实行弹性入学,突出技能培养,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河南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民办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不足
随着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技能型人才在数量及结构上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且职业教育至今仍被看作是非正规的低层次的“二等教育”,政府未将其纳入主流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畸重畸轻的现象非常严重。 2.民办职业教育师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民办职业教育的师资数量、质量、来源、结构缺陷已成为限制我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校园校舍面积上比较紧张,考察中发现部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是租用他人的场地,有的职业学校仅有一、两幢教学楼和学生宿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民办职业学校的覆盖率低,推进劳动准入制度的力度有待加强 从河南全省来看,2005年毕(结)业人数408148人,参加鉴定人数170735人;2006年毕(结)业人数564409人,参加鉴定人数155313人;2007年毕(结)业人数612627人,参加鉴定人数176272人。从以上数字看出参加鉴定的人数远远低于毕(结)业生人数。 三、推进河南省民办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1.充分认识民办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必须树立民办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纠正对民办职业教育的偏见。 (2)必须真正认识到“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目前首先是就业教育。
(3)彻底破除民办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二流教育的传统观念,应当停止普教大幅度扩张,加速发展职业教育。
(4)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试行公办职业学校“国有民办”的办学体制和以股份制,强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
(5)在法律的框架下,采取更灵活的政策,进一步引导企业及各种社会力量(如民资、外资)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
2.下大力气改善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要充分认识我省民办职教师资匮乏问题的严重性,培育一、两所省级职教师资培养的龙头院校,多渠道引进师资。尽快解决一些民办职业学校校园校舍面积、教学仪器设备相当匮乏,实习、实训基地不足的问题。 3.进一步推进民办职业教育改革
(1)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及各地区职业教育结构比例,分类指导。保持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比例应大体相当,中、高等职业教育比例应基本平衡,增加优质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形成完整、协调的职业教育体系。
(2)加大师资队伍改革力度,进行相应的体制政策构建,比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任职职业学校,否则不得晋升。
(3)扩大职业学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自主权,加强院外公共的及院内的实训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相结合,组成产教联合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分层次教学、一体化授课,引导职业学校实行“多证书”(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职业资格证、学历证、驾驶证等)制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民办职业教育的法治及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1)严格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制度。提高民办职业教育学校的主体资格、师资、实训人员的条件等方面的准入门坎,建立严格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制度。
(2)进一步扩大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毕(结)业生参加鉴定的人数,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提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民办职业学校的覆盖率,完善就业准入的完整法律、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违规的法律后果。建议政府充实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监管执法力量,劳动、工商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j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