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之苏东坡四子之名与《易经》

2022-09-04 05:4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生感悟之苏东坡四子之名与《易经》》,欢迎阅读!
四子,苏东坡,易经,之名,人生感悟
苏东坡四子之名与《易经》



苏轼、苏辙兄弟之名从车字旁,为父亲苏洵所取。苏轼、苏辙诸儿名字与行走有关,从是字旁,如苏辙三子名苏迟、苏适、苏远。苏轼、苏辙孙辈名字从竹字头,如苏过儿子苏筲、苏籍、苏节。不过,从苏轼这一辈开始,苏氏家族的取名方式已发生分化,如苏轼大伯父苏澹两子名苏位、苏修,二伯父苏涣三子名苏不欺、苏不疑、苏不危,皆不从车字旁。苏轼四子之名,不仅每个从是字旁都有寓意,合在一起更具有一种理性的深蕴,显示出苏轼对世事人生的参悟。在具体论析之前,我们先來看看这四位公子的人生之路。

长子苏迈(1059-?),字伯达,为苏轼发妻王弗所生,元丰七年(1084年)为饶州德兴县尉,赴任前与父亲一同游览了石钟山。苏轼写有《石钟山记》,并送了一方砚台给迈儿做临别之物。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临行前自画一幅举扇障面的背面小像,题上元祜罪人四字,送给迈儿作留念,并告诫他要慎言语,节饮食,晏寝早起,多做些体力活。正所谓长兄如父苏轼赴海南只带着幼子苏过与朝云,其余一家大小寄寓惠州白鹤峰下,由苏迈照看。苏迈文章政事,卓有父风,然诗文大多散佚,只留下些残句,如叶随流水归何处,牛载寒鸦过别村

次子苏迨(1070-1126),字仲豫,为苏轼续弦王闰之所生,王闰之为王弗堂妹。迨儿先天营养不良,头骨奇特,苏轼形容道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4岁了还不会走路。苏轼多方求治,甚至让迨儿拜杭州天竺寺辩才为师,剃度摩顶。在辩才法师的祝祷下,迨儿终于能活蹦乱跳了,起走趁奔鹿(《赠上天竺辩才师》)。之后,苏轼花钱买了一道度牒,让辩才另外剃度一人,迨儿才还了俗。也许由于迨儿体弱多病,苏轼似乎更偏爱他,夸赞他好学而刚知为楚辞,有世外奇志。迨儿16岁随苏轼去登州,途经淮口遇大风,写了一首诗,苏东坡极为高兴,写信给友人说:某有三儿,其次者十六岁矣,颇知作诗,今日忽吟《淮口遇风》一篇,粗可观,戏为和之。可惜这首诗已失传。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说苏迨胸中历历著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元祜初,苏轼为迨儿娶欧阳棐(欧阳修第三子)的六女为妻。欧阳修是嘉祜二年(1057年)科考试的主考官,苏轼这一年中第,两人结为亲密的师生关系。欧阳修非常赏识苏轼,读了苏轼的文章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欲令其执文坛之牛耳。欧阳棐的六女在元祜八年(1093年)病逝,苏迨又续娶了他的七女为继室。迨儿一直不


愿做官,直到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42岁时,才去武昌当了个管库官,后在靖康之乱中死去。

三子苏过(1072-1123),字叔党,王闰之在杭州所生。元祐五年(1090年)参加礼部试,落第。元祐七年(1092年)以父荫任右承务郎。苏轼为过儿娶同乡范百嘉(范镇三子)二女儿为妻。范镇1007-1088),字景仁,华阳人,曾参与修撰《新唐书》,嘉祜二年与欧阳修同知礼部贡举,因此也是苏轼的座师。绍圣二年(1095年)八月,即苏轼被贬惠州的第二年,忽起飓风,苏过写下《飓风赋》,形容飓风所过之处吞泥沙于一卷,落崩崖于再触;列万马而并骛,会千车而争逐。也许因为苏轼特别喜欢此赋的缘故,《苏轼文集》第一卷收录了这篇儿子的作品,以至于后人错以为是苏轼所作。苏过与父亲在儋州贬所,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烟雨朦晦,瘴疠交攻,蛇鼠出没,更兼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海南黎族人不擅种植水稻,主要以薯芋为食。一如苏轼在黄州改进了猪肉的烧法而发明东坡肉,过儿也改进了薯芋的吃法,把山芋与饭粒一起炖成羹。苏轼尝后非常满意,将其命名玉糁羹,并作诗一首云: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苏轼在儋州著书授徒,完成了《易传》《书传》《论语说》的写作,过儿则从旁协助父亲。过儿喜欢抄写史书以增进学问,苏轼欣喜地向友人写信道:儿子到此抄得《唐书》一部,又借得《前汉》欲抄。若了此二书,便是穷儿暴富也。苏轼赦还后,过儿遂在颍昌安家,自号斜川居士。明代文徵明称苏过诗语字画,妙有家法,昔人谓能乱真乃翁。今存《斜川集》六卷。

四子苏逐,小名干儿,侍妾朝云元丰六年(1083年)生于黄州,不满一年即夭折于金陵。在逐儿满月洗身时,苏轼曾作《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四子名字的寓意,依次解说如下: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行,可对应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至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日乾乾,行事也与时偕行也。此二爻强调人要有所作为,奋进不已。

——及,可对应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进无咎也。《文言》: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文言》所载孔子之语中也用字,与字同义。此爻可上可下,君子及时进德修业,则无灾祸。

——过,可对应上九亢龙有悔。《象》:盈不可久。

《文言》:穷之灾也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此爻强调戒慎,勿贪虚贵,若不知反省自躬,则将穷途末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iV.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