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村“动迁党员”怎么管》,欢迎阅读!
![动迁,党员,农村,怎么](/static/wddqxz/img/rand/big_95.jpg)
农村“动迁党员”怎么管?
近年来,我市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了一批多村动迁农民集中居住、村居组织状态并存的农村动迁社区;也产生了一批住在社区、但组织关系仍留在村里的“动迁党员”。 动迁社区的出现,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阶段。然而,一方面,由于“动迁党员”居住在社区,组织关系仍留在村里,党员与所在村党组织驻地的空间距离拉大,因此,依靠村党组织对“动迁党员”开展教育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组织隶属关系,使社区党组织管理领域向动迁党员渗透受阻,难免出现管理脱节现象。
大新镇也遇到了这一难题。在大新社区,今年已近70岁的社区居民尹建新,原是新海坝村村民,2006年因拆迁搬进了大新社区,不过组织关系还在村里。“社区到村里有近5公里的距离,参加组织活动很不方便。”他告诉记者。大新社区的居民主要是来自大新村、新凯村、新海坝村的动迁村民,其中很多党员的组织关系还挂在村里,他们跟老尹一样,都面临着参加组织活动难的问题。
双向承诺—— 小社区的大创新
目前,大新社区有6个居民小区,共有党员83人,其中44名党员是组织关系在村里却居住在社区的“动迁党员”。参加不了村里的组织活动,“动迁党员”有意见;因不存在组织隶属关系而对这些特殊的党员“不好管”,社区党组织很头疼。
然而,从城乡一体化过渡阶段的特点来看,虽然动迁农民进入社区集中居住,但由于涉及二次分配、村属集体资产分配等遗留问题,在一段时间里彻底实行撤村建居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保留现有的村级体制,农村、社区并存的状态也会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复杂的因素导致农村动迁社区的党建工作困难重重。“大新社区是从2005年开始建设的,上次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社区常住人口就有11056人,还有一部分外来人口,但我们社区工作人员一共才只有7个人。”大新社区区域联合党委书记陈正祥告诉记者。7个人服务管理1万多人,而且作为动迁社区,毁绿种菜等通病更是让管理难上加难。2007年,矛盾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因对物业不满,居民们与物业管理人员发生了一次冲突,甚至有个别党员参与其中。
冲突过后,时任大新社区党总支书记的陈正祥开始反思:如何管理好这个动迁社区?如何管理好“动迁党员”?“当时正好是每年一次的党员向党组织公开承诺的时候。”陈正祥回忆,何不让“动迁党员”们既对所在村党组织,也对社区党组织来个“双向承诺”呢?让党员们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治理好社区。
“在各个村党组织的帮助下,当年的„双向承诺‟活动很成功。”陈正祥告诉记者。许多“动迁党员”在活动后主动加入到了社区“扶贫”行列,更有很多人加入了小区义务巡逻队。
“对于如何服务管理„动迁党员‟,我们村里也很头疼。”新海坝村党总支副书记张红娟告诉记者。“双向承诺”解了动迁村党组织的一个难题——每年年底,大新社区对党员进行民意测评,然后反馈回村里作为考核依据。
联合党委——
“动迁党员”就近找“娘家”
大新社区的创新,得到了大新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充分调研后,区域共建共管的新格局逐渐形成——2010年,大新村、新凯村、新海坝村3个动迁村党总支,相继在大新社区成立驻社
区党支部;当年10月份,3个党支部联合大新社区党支部正式成立了大新社区区域联合党委,3个动迁村驻社区党支部接受社区区域联合党委和所在村党组织的双线领导,为解决村党组织“管不到”、社区党组织“管不好”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1+3+3”的新模式即由此而来。 如何协调“1”和另外两个“3”的关系?
大新的做法是:首先明确社区内相关组织的职责定位,强化区域联合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动迁村驻社区党支部在负责本支部党建工作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区域联合党委开展各项党建工作;动迁村党组织应大力支持区域联合党委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对农村党员的影响力,加强与区域联合党委的沟通与互动。其次是建立党群民主议事会制度,采取“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方法,让“动迁党员”参与社区重大事项决策和管理,从社区党组织的“客人”身份转变成“主人”身份,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经过实践,大新“1+3+3”的新模式,已经日益显示出其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基层两个文明建设的强大功力。
现在,关系仍挂在村里的老尹,获得了平时参与社区里组织活动和党建工作,参与社区重大事项决策和管理的权利,而党组织换届选举等重大组织活动还能回到组织关系所在地参加。这样一来,“动迁党员”的权利有了保证,社区党组织、村党组织的服务管理功能得到了体现,社区建设也多了一支“生力军”。
党员带头—— 社区建设红红火火
对于这个自己住了4年多的社区,“动迁党员”尹建新是倍感自豪的:“经常会有人来参观,大家都很惊讶,同样是农村动迁社区,大新社区为何能管理得这么好?”
大新社区区域联合党委副书记薛建强,也经常会被前来参观的人问起这个问题。他答案的第一条都是: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就拿治理毁绿种菜这一项来说,„动迁党员‟们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薛建强告诉记者。毁绿种菜基本上是每个农村动迁社区都要面对的难题,大新社区的绿地也曾经被毁得“惨不忍睹”。社区工作人员和“动迁党员”们组成护绿巡逻队,一家家地上门做工作。“都是村里的老邻居,说的话自然就容易听进去。”现在,大新社区绿化面积占了45%,绿意盎然的环境明显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除了护绿巡逻队,大新社区还有义务巡逻队、文艺宣传队和老娘舅调解中心等。无一例外的是,这些队伍的成员很多都是“动迁党员”。
“动迁党员”的作用不仅仅在社区范围内。“去年我们村拆迁,有个组的拆迁工作开展比较缓慢。”新凯村党总支驻大新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明湖告诉记者,社区“动迁党员”张进发主动找到了自己的两个亲戚,多次上门劝说他们配合拆迁工作。“不仅那两个亲戚签了字,还带动了一批村民也都签了字。”
在广大党员的带头示范下,大新社区文明创建硕果累累。社区区域联合党委书记陈正祥自豪地告诉记者,2008年以来,社区先后获得“张家港市结对共建先进党组织”、“江苏省绿色社区”和“苏州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并连续4届成为张家港市文明社区标兵。
来源: 张家港日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g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