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

2022-10-13 01:30:0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欢迎阅读!
文明建设,社会经济,生态,意义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做好这一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同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载体是商品,商品来自自然资源的转化和再生。一方面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是利益追求的无限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会使人们树立新的理念,正确面对“有限性”与“无限性”,自觉维护生态平衡,有条件地去改造、利用和保护自然,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将过去多年坚持的资源开发主导型战略转变为建设生态主导经济区战略,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以扭转全国生态状况整体上仍在恶化的趋势,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视及全人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的认识。把保护自然生态提到文明建设的高度,是对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基本经验深层次认识和理性升华,是检验执政能力的一项新标准,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变革和拓展。它能够进一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完善执政理念,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从而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全面、健康、协调、有序发展。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活动将逐步由以经济活动为主转到以文化活动为主,科学艺术教育、信仰、道德、审美、健康、娱乐等方面的活动日益成为社会活动的主导内容,而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从着力追求物质利益、过度消费日渐转为主要追求丰富多彩、简朴、清净的“绿色生活”。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而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促使人与人之间在更广泛领域实现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第四,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要达到“四个度”的统一,即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的承受度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度的统一。和谐社会应是人、社会、自然三者的统一。没有生态文明,人们将会不断遭受自然灾害、瘟疫等的袭击,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将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由此必然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整个社会难有宁日。因此,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对生态文明的呼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一起抓,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代文明发展结构理论应把生态环境作为社会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框架中加入生态环境,从而建立“四领域”总体框架,因为优良的地球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与前提。人类文明必须把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作为其标志之一。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社会协调等各个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四个文明”建设基础上的和谐社会,是“四个文明”总和基础上最高层次的社会形态,既不能和“四个文明”相提并论,又不能将“四个文明”任舍其一。只有“四个文明”一起抓,并发挥其内在有机联系效应,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bv.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