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托育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推动“幼有所养”取得新进展

2022-08-25 11:38: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促进托育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推动“幼有所养”取得新进展》,欢迎阅读!
进展,有所,推动,取得,促进
促进托育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推动“幼有所养”取得新进展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幼有所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发展目标。规范托育服务市场看似小事,却是顺应党中央“幼有所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民生举措。 关键词:托育市场;幼有所养;研究

近两年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效应逐步显现,很多年轻家庭呈现出“上有多老,下有两小,中间都是独生子女”这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家庭格局,与此同时,传统上的老人带小孩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一方面,7090一代普遍受过更高层次的教育,享受过更高层次的城市文明,接触到更为科学育儿观念,隔代教养出现家庭矛盾的概率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中国人寿命普遍提升,退休年龄逐渐延迟,普遍出现老一辈还没退休、新一代就需抚养的情况。纵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快的地区,城乡家庭都呈现出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居住方式越来越分离化的状态。这些情况都导致70-90后家庭“养老”和“育小”的需求不断增大。

面对旺盛的社会需求,各类托育机构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指挥下,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但是,总体来看,各地的托育市场发育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总供给不足。托育市场对场地、消防、卫生、师资等要求非常高,托育市场看似繁荣,但大量教育资源集中在学前教育、课业教育、音体美教育等,真正的托育机构占比不多,难以满社会需求特别是对0-3岁的托育需求。二是专业性不足。办理托育机构要求非常严格,取得执照也有着较高的门槛,很多托育机构存在赚快钱的心态,没有相应执照,处于小而散的状态,存在极大的消防、卫生等安全隐患。此外,缺乏专业的评教机构,托育师资力量薄弱,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频频曝出的私利托育机构伤幼儿权益事件,更是加剧了社会对本就发育不完善的托育市场的不信任。三是总体结构不平衡。公办幼儿园已经基本全部取消托育,托育已基本上成为市场竞赛的场地。根据经济学基本理论,资本的逐利性决定资本总是流向利益最大化的领域。托育机构为尽快回笼资金、实现最大盈利,目前基本集中在中高端托育领域,收费昂贵,主要瞄准“精英”客户,中低收入家庭托育需求间接被拒之门外。四是地域分布不均衡。优质托育资源基本全部集中在市区和县级城市地区,乡镇(街道)一级特别是广大农村托育资源严重不足。实际上,由于留守儿童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客观存在,乡镇(街道)以下的托育需求同样巨大,忽视这一部分需求,对留守儿童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两大群体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五是管理部门不明确。托育市场涉及卫生防疫、教育、妇女儿童、安全生产等多个层面,九龙治水,容易造成监管的缺失缺位,出现监管漏洞。

托育事业不仅仅是单纯的民生事业,更直接影响着年轻夫妻二孩的生育意愿,不敢生、不能生也将直接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影响二孩政策的实际效果。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能否满足多元化、广泛化的托育需求,构筑完整托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托育体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各地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直面的挑战。


根据托育市场发育情况,必须将托育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调动政府和市场个方面的积极性,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或企业,大力发展小规模、基层化的托育机构,并提升机构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托育需求,消解社会的生育焦虑。

一是明确扎口管理部门或建立完善的议事协调机构。市、县层面应统一安排,确定一个具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作为托育市场的扎口管理部门,或由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组建议事协调机构,将办公室设在具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可由教育、卫计、安全生产等部门共同参与,完善領导体系、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出台发展托幼机构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并出台符合各地实际的托幼机构建设、管理、评价、资质审核标准,引导基层社区、社会组织、企业、楼宇、园区共同参与托育事业。

二是强化托育事业公共服务供给。现阶段,城市发展不平衡、人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都是客观的,决不能把托育事业全部推向市场。特别是在市场较少涉足的乡镇(街道)以下区域,加大财政投入,新建一批公办示范性托育机构,并通过税收优惠、提供场地等条件,支持社会组织开办社区化的托幼看护服务网点,打造统一品牌、统一服务标准、政府主导的社区化连锁托育品牌。

三是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机构的积极性。研究制定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租金减免等优惠措施,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开办平民化托幼机构。针对托育需求旺盛的企业、园区、楼宇集中地,研究出台鼓励企业、园区、楼宇自办或联办托幼机构的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园区、楼宇拿出场地、资金等,开办符合标准、内部运营或社会化运营的托育机构。 四是大力提升托育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对现有托育市场进行全面调研、评估,全面摸清托育的分布、师资、场地大小、学员数量等情况,对不符合标准、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及时整改或予以取缔;对符合标准但脱离监管的,应予颁发证书纳入监管。加强对托育机构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拓宽培训途径,创新培训方法,让更多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提升托育师资、社工供给水平,与相关大专院校合作开展托育人员培训或订单式学历教育开展托育星级评定,通过政府信誉背书引导家长选择合格机构。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b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