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处理幼儿“打小报告”》,欢迎阅读!
如何处理幼儿“打小报告”
李丽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更喜欢吸引别人的注意,所以在幼儿园会出现孩子抱怨的现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和引导这类儿童呢?下面让我们详细看看!
“老师,××讲话”,“老师,××拿我的橡皮擦”,“老师,××拿我的书”??这是我们到了大班课堂上和一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多年,我发现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打小报告,很多教师对这种现象感到很头疼,但又没有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为什么幼儿对打小报告会乐此不疲呢?怎样才能减少幼儿的这种告状行为呢?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首先,平等对待每个孩子。有些孩子经常向老师喜欢的孩子汇报。一方面,他们希望对方受到老师的惩罚,破坏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它是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寻求教师对自己的爱。基于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应该不偏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儿童,引导儿童正确表达自己。入学指导
其次,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有幼儿告状说:“老师,××把垃圾扔到地上了。”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表扬他热爱班集体,同时可以给他一些建议:有没有比打小报告更好的办法?比如,鼓励他和对方一起把垃圾捡起来。诸如此类,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幼儿逐渐会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要好于打小报告。
其次,引导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参与各种课堂活动,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源泉来自于相互团结和帮助,而不是做小报告。通过课堂活动,教师应该教育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孩子们应该更多地学习其他孩子的优点,容忍其他孩子的缺点,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要学会处理与小朋友间的矛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我发现课堂上打小报告的声音减少了很多。爱打小报告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轻者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重者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打小报告的现象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但是只要教师教育引导得当,幼儿的告状行为一定会大大减少,同时幼儿的身心也一定会得到健康、快乐、和谐的发展。小孩子们打小报告,首先老师要分晰清楚小孩子小报告的心理,然后再结合适当的方法对孩子采取相关的教育,不要因此而使孩子产生心理上的疾病,但愿每个小孩子都能够健康的成长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W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