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潘正明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2年第05期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社会生活是相应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育要扩展到整个生活领域,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旧传统,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就作文而言,材料来源于生活,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再认识的过程。只有投入生活,才能激发写作欲望,让作文有源头活水。因此,作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从生活感受中提炼主题,学生才能写出个性化作文。 一、解放空间,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观察习惯和思维品格
“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教师要敢于突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以自然为课堂,师法古人,从无字句处读书,在山水中作文。让春天的一丛嫩绿,夏天的一瓣花香,秋天的一片落叶,冬天的一粒飞雪,都来触发他们的灵感,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学生置身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的时候,往往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产生表达的冲动。这为教师实时实景地指导学生作文,创造了良好的情境,也为教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确定思考角度提供了契机。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教学之后,我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写一篇观察日记。学生受到课文的启发,留心观察时值秋令中的一草一木。有的写山光水色之变,表达了视觉上的发现和美感,有的写秋风秋雨之态,捕捉了它给大自然带来的细微变化。有的写景状物,有的借景抒怀,不仅抓住了自然万物的特点,而且学会了从多角度去描写的方法。学生的观察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就会把握景物的特点,并进行类比联想,会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深化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形成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思维品质。长此以往,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观察训练,学生的作文也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实。
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让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不断积累作文素材
“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我们常说学生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我们的教师和家长大都不提倡学生过早过多地关注社会生活,担心因此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思想情绪,影响考试成绩;另一方面是学生被囿于学校和家庭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以致孤陋寡闻,见识浅薄。陶行知教育思想启发我们,应该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心田。“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P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