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效利用绘本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欢迎阅读!

有效利用绘本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作者:马丽雯
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15期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基础,是传递情感的桥梁。幼儿期是语言智能发展的启蒙阶段,也是对语言进行学习理解和表达运用的关键时期。绘本是基于幼儿的心智特点和认知基础而绘制的儿童读物,其主要以精美丰富的画面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表达思想,具有启蒙教育作用。绘本不仅是在讲故事,还能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帮助幼儿构建全面的精神世界,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教师在利用绘本提高幼儿的语言智能时,要着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绘本的作用
(一)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绘本的画面色彩丰富,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首先,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累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能让口语沟通更顺畅。其次,幼儿可以针对绘本故事中的情节进行相互讨论,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探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逻辑能力
绘本的故事形象和色彩表达方面,符合幼儿的审美水平和阅读习惯。图文结合的形式可以让绘本故事更加形象、生动,非常便于幼儿理解绘本故事中脉络,清楚故事情节中的语言表达逻辑。与此同时,绘本中的很多故事往往贴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容易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联想,理解故事的深刻内涵,对提升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具有重要帮助。
利用绘本的有效路径
(一)始终坚持幼儿的主体地位
首先,在绘本阅读中,教师要始终尊重和坚持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鼓励幼儿在阅读时认真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可幼儿的表达方式,对幼儿的讲述和见解做到认真倾听、耐心回应,努力帮助幼儿提高自身的语言逻辑性和主动性。其次,在幼儿阅读绘本前,教师要针对该绘本进行提前研究,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前提,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发散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从多角度、多方向来思考和表达。此外,绘本故事的
内容选择和表述方式要符合幼儿的心智发展特点,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才能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敢说、愿说、积极说,充分提高幼儿的语言智能。 (二)营造愉悦的绘本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调动幼儿的阅读积极性,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激发幼儿的阅读情感。因此,教师要以绘本内容为基础,根据故事情节创设一些符合幼儿认知的问题,促进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积极互动,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幼儿主动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语言智能。比如,在阅读绘本《野兔飞比》的活动中,为了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小兔布偶来导入绘本内容,为幼儿营造一个欢乐愉快的绘本阅读氛围。此外,幼儿园的园区氛围也很重要,园内可以设置一些绘本阅读公共区域,制造更多幼儿互动交流的机会,营造良好的绘本阅读整体氛围,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绘本阅读的快乐,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幼儿的语言智能。 (三)开展延伸绘本故事活动
绘本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绘本内容进行延伸,为幼儿提供更多语言锻炼的时间和空间。比如,根据绘本故事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活动,让幼儿将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自己的理解演绎出来,这样不仅能充分锻炼幼儿的信息整合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语言逻辑和口语技巧,提高自身的语言智能。还可以举办“故事大王”活动,鼓励幼儿在阅读绘本后,用自己的语言将绘本故事复述出来,并且幼兒之间相互评价谁的故事讲得好。在这些延伸的互动活动中,幼儿之间还能进行相互学习,能有效地增强幼儿的语言理解、表达的能力。 (四)注重教师的语言技巧
在绘本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有感情地对幼儿进行讲述,通过语言营造的氛围,可以很快将幼儿带入故事情境中。语言技巧要注重形象化、情感化。首先,讲述语言要形象化,就要求教师在讲述绘本故事时,要结合绘本故事中的人物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达,为幼儿制造故事画面感,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比如,模仿大灰狼粗狂的嚎叫,模拟小羊说话时柔软的语调。其次,讲述语言要情感化,要求教师在绘本故事讲述过程中,注重情绪的表达,感染幼儿的内心,引发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思考和表达见解的积极性,提高语言智能。
总而言之,绘本是传达故事和情感的有效工具。对幼儿的心智发展具有积极的启蒙和教育意义,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语言智能。教师在帮助幼儿学习绘本的过程中,要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绘本,充分发挥其语言领域的教育价值,并结合幼儿的心智发展基础,着重培养幼儿的口语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智能的同时,对幼儿的潜能开发、全面素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幼儿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L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