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忆中的年味--粄皮》,欢迎阅读!
![年味,记忆](/static/wddqxz/img/rand/big_25.jpg)
记忆中的年味--粄皮
康兆妮
晴朗的冬天,橘红的太阳,像熟透的柿子,挂在落了叶子的枝桠上,给大地披上一层光辉,几只喜鹊站在房顶上鸣叫,不停地跳跃。路边的稻草上还沾着霜花,田野上的麦苗一片葱绿。北风轻轻地的吹着,树枝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我和小伙伴一路小跑,从嘴里、鼻孔里喷出来的热气,凝成一股白烟儿。往常我和小伙伴是玩耍着不愿意回家的,可是那天我可不想在路上玩儿,我得赶紧回家,因为母亲和婶婶一起在家蒸粄皮。那味道,太诱惑,超过了所有有趣的游戏。
粄皮是一种地道的客家小吃,制作简单,原料是大米或糯米,旧时也有用木薯粉或洋芋粉的,浸泡适当时间,细细研磨成浆,像蒸米糕一样蒸熟。因为蒸制的工具是直径较大的铁制盆子(旧时也有铜制的),所以我们佗城也称之为“铜盆皮”、“铜光皮”。炒粄皮或炸粄皮是客家人最钟爱的食物之一,春节必备的茶点,也用作办喜事招待客人。
远远的,仿佛就闻见了粄皮的味道。一转弯,看见门口平时晾衣服的树叉上,几根新砍下来的竹竿架在上面,阳光在它们上面流动,发出绿油油的亮光。推开家门,看见母亲和婶婶正有说有笑,一个舀米浆,一个端盘子。我大声说:“妈,我回来了!”。母亲笑盈盈地说:“知道了,知道了!小馋猫回来了,给你先蒸一个吧!想要什么颜色的呢?”
桌子上摆着几只小圆桶,每个桶里米浆的颜色都不一样。黄果晒干后碾碎,用开水冲泡,滤去果渣,剩下黄色的汁,把米浆染成了土黄色;红曲加少量凉水,搅拌均匀,倒入米浆中立刻变成红色;白色的是什么颜料也没添加的,蒸熟后加炒熟的黑芝麻,就变成“黑白配”了;青色的是在碾浆的时候加入了自产的韭菜。
彩色粄皮的寓意深刻,春天秧苗青葱,秋季稻谷金黄,收获的大米雪白,过上火红的日子,简单的粄皮寄托着人们对未来日子更上一层楼的愿望。
我总是不遐思索的挑红色的,因为在我的眼里,红色是喜庆,是团圆,是最漂亮的颜色。母亲舀了一勺红色的米浆到盆里,双手提着两边的铁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轻轻地转了一圈。打开锅盖,里面的水早已翻滚,咕噜咕噜的发出响声,像我们在山间看到的泉眼喷涌的样子。腾腾的热气袅袅上升,形成如梦如幻的烟雾,我用手扇扇这白雾,一股温暖扑面而来。不一会儿,一缕清香,随着水气缭绕着。
母亲揭开锅盖,拎起蒸盆,浇上几滴香油,用一根削尖的筷子,沿铁皮盆的边沿划了一圈,随意的撩起一角,然后,右手扬起铁盆,左手顺着撩起的一角,像折毛巾似的把粄皮卷成长条,再把长条对折,递给我。红艳艳的粄皮像极了折得棱角分明的红领巾。这是最让我好奇的时候,母亲卷的粄皮,光滑的在外面,用手抓着,温而不烫,并且手上不沾一点粄皮。我一边吹气,一边小口小口的咬,清新的米香和浓郁的香油味弥漫了整个屋子。而锅里,婶婶放进另一个盆里的,很快被拎了起来。兄弟姐妹们也都陆陆续续地进了家门。我们轮流着,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都吃饱了,母亲才把蒸熟的粄皮凉在竹竿上。很快,竹竿就挂满了红的,黄的,青的,白的粄平,像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飞舞。
这时候,我们有个任务,把凉的半干的粄平从竹竿上拿下来,一个个凉晒在簸箕上。等到晾得快干的时候,还得用剪刀把它们剪成巴掌大的正方形。
晒干后,粄皮用沙子炒(后来用油炸),经过炒或炸的粄皮香脆可口,入口即化。春节的时候客人来了,拿出一盆,一群人聚在一起笑着,吃着,讨论着来年的计划和理想,其乐融融。 2018年2月5日登载于《河源晚报.东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L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