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023-05-07 05:0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欢迎阅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这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2、实行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这一政治制度的出现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无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

3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3、基本内容:

1)皇帝制;(2)中央行使制度;(3)地方行政制度,其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4、特点:

1)皇权至上原则;(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5)宣扬“君权神授”;(6)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5、基本矛盾:

两大矛盾: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即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基本趋势。还有第三个趋势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6、发展演变: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



1


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还遍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7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③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设官职以掌管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辩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 阅读材料一,概括毛泽东所叙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试以秦始皇举措加以论证之。

2 据材料二、三,结合秦朝史实,说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21.1政治上,确定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官制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经济上,实行并保护土地私有制,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2)这种制度具有独断性和绝对性,秦始皇依靠手中绝对权力以采用严刑酷法的方式控制人民,徭役、赋税繁重,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使人民不堪重负,这种制度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往往会因皇帝的才识和品质的好坏发生大的起伏变化。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Ew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