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2023-01-25 15:4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欢迎阅读!
马克思,观点,意义,实践,现实
word

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 提出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他指出, 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现实的感性活动, 是能动的革命批判的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社会生活的基础。

《提纲》论述的中心内容是实践问题 其全部内容都是围绕对实践的关系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马克思把实践引进唯物史观和认识论 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基础。《提纲》提出 马克思主哲学和以往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 在于是否认识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马克思认为 以往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当作人的感性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 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结果人的能动性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点引入唯物论 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对于能动性的片面夸大 萌发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观点。

1.实践观点的理论来源: 1黑格尔

黑格尔在其在认识论中提出了实践高于理论 理论要与实践相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合理思想。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实践观时, 批判地吸取并唯物主义地改造了黑格尔的这些思想。 2费尔巴哈

马克思在建立自己的实践观时, 一方面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朴素的实践观点, 另一方面也对费尔巴哈的实践观进行了辩证的革命的改造。

费尔巴哈曾经用朴素的实践观点批判过唯心主义, 曾经把生活实践当作检验真理的尺度。他认为, 心主义的主要缺点就在于, 它只是从理论上提出问题, 而不知道“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 实践会给你解决。”有时,费尔巴哈也把实践理解为一种物质活动, 不过他所说的这种物质活动并不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 而是指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及经商牟利等庸俗的活动,把实践看作是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因此, 费尔巴哈极力贬低实践活动的地位, 抬高理论活动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只是把理论的活动才看作真正人的活动, 而把实践只是从它的卑污的小商人活动的表现形式上去加以理解和确定。”看不到实践的能动性。正因为费尔巴哈鄙视实践所以 马克思说: “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费尔巴哈不能把认识和实践联系起来 因而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也存在着错误的看法。马克思指出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 不能在思想领域内而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予以解决。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就是说人们应当通社会实践来证明自己认识的正确性证明自己的思维具有正确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能力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在马克思看来 如果离开实践去争论思维能否反映现实 就如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一样 繁琐而无意义的。可见 《提纲》具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对于人的本质费尔巴哈是怎样论


word

述的呢? 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类 但是由于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 离开人的实践 离开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关系来考察人的宗教感情和人 他就看不到人的宗教感情是社会的产物 人是属于一社会形势的。他就“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 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 费尔巴哈又假定出一个能够代表人类这种抽象本质的标本—“人类个体”这个“人类个体”不属于任何社会 除了抽象的理智、意志、感情和肉体之外 么也没有 不存在任何其他实在的关系。这就说明旧唯物主义虽然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但并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他们的历史观还是唯心主义的。针对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唯心史观的理解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在其现实性上 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它说明: 首先 认识现实的人 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进行实践活动的 “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势的” 抽象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从这种现实的人出发 才能真正说明人的本质。其次 社会关系反映和体现着人的本质。再次 人的本质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社会关系的差别 必然构成人的本质的差别 因而不同时代的人的本质具有不同的具体的历史特点。马克思用人们的社会关系来说明人的本 已经包含了用社会存在来说明社会意识的思想。因而在《提纲》中马克思还说: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强调一切社会意识 包括神秘的宗教意识 都是可以从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 得到说明的。马克思在《提纲》的最后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哲学发展中引起了革命的变革。他表现在: 一方面改变了唯物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 使其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另一方面使哲学从解释世界的工具变成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马克思指出: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社会化了的人类。”这里的“人类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社会 因为只有彻底消灭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才能算是真正的人类社会。这里的“社会化的人类”是指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无产阶级。马克思强调的是他的唯物主义是站在共产主义的高度和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去看问题的。《提纲》的结尾 是马克思的名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名言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使命 也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但是这一句话也不是说以往的哲学家不想改变世界 而是说他们只看到了思想的能动性 把希望寄托在真理的发现上 不懂得实践、实际改变世界的重要性。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入哲学 强调即使我们对世界作出了正确的说明 提出了非常科学理论 这件事本身并不会引起世界的任何改变。要改变世界 只有使理论回到实践中 使之成为对世界进行物质改造的巨大力量。同时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说明世界的理论得到检验和发展 从而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认识的深化又反过来促进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 是建立在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之上的。

3马克思实践观的确立, 也是他清算自己过去哲学信仰的结果。马克思的世界观不是一成不变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Cl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