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2019年文档

2022-10-14 19:17:4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2019年文档》,欢迎阅读!
认同感,学前教育,对策,本科,因素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

一、职业认同感的涵义

职业认同不是不变的或单一的,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对其自身所处环境的反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是指在学生个体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今后将要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有合理的认识、端正的态度,对幼儿教师职业有正确的角色定位、积极地情绪体验以及合理的职业规划等所组成的内部心理机制。简而言之就是学前教育科学生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可度。学生从心里喜欢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并对幼儿教育事业有一定的积极情感;坚信幼儿教育事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职业;愿意为幼儿教育事业付出努力并能从中寻得欢乐促进自身发展。

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意义

幼儿教师在校就读的学生时期所培养的专业情感、专业素养等都是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直接因素,豪特雷诺德斯(Hotl-Reynodls1991)发现,大学前的学生经历是形成幼儿教师自我的主要因素。豪特雷诺德斯的研究同时强调学生经历的严重性,来自学生自我的认同会导致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有利于学生明确就业前在学校应该学习什么,同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提升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塑造专业热情饱满、关爱幼儿、心爱幼儿教育事业的幼儿教师,认同幼儿教师职业的学生才能够更快的适幼儿教育工作,得到更好的专业发展。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认同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未来有教师支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所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关于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必要的。

三、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

1.入学前的专业了解程度。职业认同是建立在对职业了解的基础上的。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所以一些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仅仅因为好就业、父母的意愿等原因就选择报考了这个专业,这些学生中也不乏一部分人是被专业调剂的。但由于报考志愿时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她们从未考虑过自己是否适合做一名幼儿教师?是否

1 / 3






真正喜欢和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这样的心态和情绪直接导致了这些学生在入学后的专业学习中没有学习动力、不适应专业课程的设置、甚至产生对个人未来发展的迷茫情绪,进而导致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均不理想的结果。

2.入学后的角色定位。很多本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后不能很好的找到专业角色定位,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幼教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的学生占24.7%;认为这是个崇高的职业的占61.6%,认为这个职业清苦的占10.3%……仅有30.8%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角色意识。部分学生入学后因为不喜欢小孩而缺乏专业兴趣,不知道如何和幼儿打交道,不知道如何促进家园合作、如何处理和家长的关系以及缺乏教育科研能力等都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惧怕就职、入职的严重因素。学生缺乏正确的角色定位自我提高意识单薄,以致于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缓慢,学习中的挫败感影响学生优良的职业认同感培养。

3.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与职业的社会地位。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幼儿教师的劳动任务兼具保育与教育工作,保教并重、缺一不可。且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具有稚童性,幼儿是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者,幼儿教师需要时刻考虑幼儿的安全问题、生活问题、教育问题等。诸多因素致使幼儿教师的劳动强度过大,但是劳动价值却不与之成正比,这些现状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大打折扣。此外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的角色定位仅仅是保姆,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低技能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带小孩工作

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认同感不高……这些现象都会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中消磨其专业热情,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业信念不坚强。

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职业认同感的途径

1.加强专业招生宣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学校应该从专业课程置、专业技能培训、就业前景等多方面积极宣传学前教育专业,提升专业入学志愿的自愿性。争取吸收更多自愿报考、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认识、心爱学教育事业的学生。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5K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