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色故事演讲稿3分钟》,欢迎阅读!
红色故事演讲稿3分钟
1. 抗日名将吉鸿昌的故事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是抗日名将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他的故事。
他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战旅生涯,他作战勇敢,有胆有谋,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铁军”。 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共产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就下令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到北平,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平静地说:“行啊! 什么时候动手?”有一次,何应钦亲审,要他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事情,没有什么秘密! 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见不得人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后来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刑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临刑那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浑身发抖地说。“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谢谢大家!
2. 故事2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就在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里,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
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每个中国公民都具备长征的铁骨精魂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以此告慰长征路上那20几万不屈的英魂!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