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对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的影响分析

2023-07-27 16:3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院制对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的影响分析》,欢迎阅读!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影响,分析,教育


书院制对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的影响分析

一、书院制的由来及发展现状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乃至亚洲惟一一所实行书院制的高等学府。书院制作一种独特的形式,其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在香港中文大学建校前,新亚书院、崇基书院、联合书院就已经存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钱穆先生为代表的大陆知识分子,为了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来到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崇基书院成立于1951年,由香港基督教教会代表创办,建立宗旨是融合基督精神与中国文化精髓,培养学问通达、襟怀广阔并且具有世界文化视野的人才。联合书院成立于1956年,由广桥、光夏、华侨、文化及平正会计专科学校合并而成,宗旨在于培养思想通达、见识广博、德智兼备、具有领导社会能力的人。三所书院有各自的成立背景和育人理念,在何雅俊的《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基于高等教哲学的思考》一文中也对书院制的特色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新亚书院注重文史哲与中国文化崇基学院以发扬基督教义,引进西方文化为宗旨;联合书院强调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并重



1963年,香港政府邀请新亚书院、崇基书院和联合书院一起加入并成立香港中文大学,由于三所书院有各自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理念,所以采取邦联制。于招生规模的扩大,19867月,香港知名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成立了逸夫书院,后来为迎接本科四年制改革带来的学生人数激增,2007年后又陆续成立晨兴书院、善衡书院、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 目前中文大学有九所书院。



二、书院的功能

书院制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独特形式,书院的院长主要是由资深的教师担任,负责提供通识教育、文体娱乐设施、心理辅导、学生住宿、奖助贷等活动。学院是按照专业组成的学生学习、实验的教学机构,负责学生学科、专业、实验等方面的问题。学院和书院如同学校的两翼,共同承担着学生的发展工作学院摆脱了繁琐的学生事务管理专注于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书院则全心为学生提供各种人性化的服务,专注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中文大学,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都有一个书院的身份和一个学院的身份。一般情况,学生在描述自己身份的时候,都把书院放在前面,学院放在后面。可见,书院对学生的影响之深。



三、书院通识教育的内容形式

(一)课程设置

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是由大学与书院共同开展的,这就使得大学通识教育和书院通识教育通过不同的分工来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因此,二者在实现通教育目标的过程中不同的做法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大学通识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与人文对话和与自然对话)通识教育四范围(中华文化传承




自然、科学科技社会文化自我人文、和领袖培育课程



与之相辅相成的是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每个书院根据自身的特点,开设独特的课程比如崇基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分别为《书院周会》《大学修学指导》《专题讨论》《书院、大学与社会:学生为本教学课程。新亚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共有25门,比如《书院、大学与社会《学生为本教学与研讨》《从基因到生命》《生物拾趣与启示》《中医与中药》《香港舞台剧透视》。联合书院的通识教课程《书院、大学与社会《大学生活与学习社会服务:参与及反思等。



从这三所历史最悠久书院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上来看,第一,各书院都开设《大学与社会》这门课,主要供大一大二学生选修,以使学生尽快适应、了解大学生活。第二,各书院在课程设置上都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第三,各书院根据自身办学理念,课程开设上有所侧重,比如,联合书院侧重领袖的培养。



(二)书院特色活动

除了课程设置外,每个书院都有能够代表本书院特色的活动,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开展,与专业知识并驾齐驱,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增强书院凝聚力。比如:崇基书院周会,新亚书院双周会和学生午餐或晚餐座谈会,联合书院的周年研讨会和书院聚会等,虽然各书院的活动在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但也存在很多共性,第一,书院院长及学校德高望重教授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共话人生。第二,社会各行业人士乐于参与书院活动,与学生分享不同社会阅历。第三,书院活动有一定强制性,比如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参加多少次活动。总之,书院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接地气不失大气,深得学生喜爱,在无形中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使通识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



四、书院制对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的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的成果是学术界有目共睹的,其书院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通识教育的发展,学者吴桐认为书院制度通过提供众多与正规课程相辅相成的通识课程与各种活动计划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责任感,学生更可以利用各种奖学金与援助计划充分发挥个人成长的潜力。者认为书院制度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



(一)强调以人为本,重视自我价值感

以人为本是很多高校都提倡的理念,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是很多高校都贴的标语,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真正把这句话落到实处的却屈指可数。而在香港中文大学书院的管理中,处处体现着学生至上。以崇基书院为例,该书院的学生宿舍里,每层楼有一个多功能集体厨房,除了刀具外,其他厨具一应俱全,有微波炉、大冰箱、电磁炉等,这就极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外,每层楼还有个走读生舍堂,有色彩明亮且舒适柔软的沙发供学生午休,在考试月时,书院会提供咖啡、果汁给走读生。此外,书院为各年级各阶




段学生量身提供不同的课程设置和书院活动,也处处体现着以生为本在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二)强调社会责任,重视社会价值感

大学教育不仅要给予学生专业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学会用知识反哺社会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中,关注社会责任、重视社会价值感体现在很多细节中。比如:崇基书院的社会服务项目,服务时间为三至六周,通过这一项目学生可以到大陆及国外的一些社会服务机构进行社会服务,逸夫书院设置了学生工作体验计划让更多的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能够在毕业前获取工作经验在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上有更大的优势。此外,社会责任还渗透在书院的各项学生活动中,比如各书院都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跟学生探讨诸如道德问题、环境污染、医疗伦理、安乐死等社会道德问题。通过有形的社会服务项目和无形的讲座的方式增加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了解,增进社会服务意识,从而注重社会价值感。



(三)强调领袖意识,注重领导力培养

如今,拓展大学生领导力,促进大学生领袖人才的培养是很多高校新的目标,但我们看到的领袖人才培养计划大多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企图通过教材的讲授、几节简单的培训课就能够培养大学生领袖基本是不可能的。与很多高校相比,香港中文大学的领袖培养计划更系统、更全面、更实用。学校层面有新纪元行政管理精英培训计划、警队学长计划和寰宇暑期实习计划等,书院层面有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系列的活动,通过专业知识讲授、海外学习团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共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强化专业技能的浪潮中,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及目的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办公室前任主任何秀煌教授曾在多篇文章中很清楚地阐明通识教育的目的: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平衡的心智,健全的识野和开朗的理性,继而涵养人心感情,发扬人间道义。香港中文大学书院也确实朝着这个目标,学校层面宏观统筹,书院层面具体实施,共同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健康的心智、独立的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z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