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欢迎阅读!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感”影响人的逻辑思维,贯穿一生,没有“语感”,越长大越寸步难行。这玄乎又难抓的东西,光是每周上一节课、每天逼着做题目是很难培养出来的。
比起每周一小时的课,日常被忽略的时光,其实一点一滴都是耳濡目染的好机会。想让阅读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对家长的门槛其实不高。
一、简易版:每日阅读
并不是随便买一些网上的热销儿童书丢给孩子就万事大吉了。如果想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所提升,还是要选择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小短文,可以是寓言、小散文、小古文,或其他有意义的小文章,当然也要符合年龄段。然后让他读,要读出声音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一定的道理。
做到这一步是最基本的。 二、进阶版:引导思考
还有余力的话,可以进行一些思维引导。比如在读完文章后提问:你觉得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文中的人/物/景/事给你一种什么感觉?他/它做得对吗/好吗?为什么?让他尽情开动脑筋发言,说得越详细越好。
记得一定要跟孩子谈谈你的看法,虽然你的看法不一定是完美答案,但他会觉得你是在和他一起听故事,一起平等探讨故事情节,而不是你居高临下命令他做题,这样的心态能让他更有开动脑筋的欲望。
三、复杂版:针对性提问
你需要和孩子一起深入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带他走进去。 读完文章后,自己先找几个好词,划出来,让他用自己的话先猜一猜意思,理解后再尝试用这些词语造句。自己找几个好句,划出来,让他说说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用了哪些形容词,为什么这个修辞手法/这些形容词不能删去。必须注意的是,每一个环节大人都要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想法。
写人的文章可以引导思考——这个人外貌怎样,性格怎样,你对他有什么感觉。写事的文章可以思考——这篇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写景的文章可以思考——这篇是按照什么一个逻辑顺序描写景物的。写物的文章可以思考——它的特点是什么,文章写了它哪些方面的特点。作文的逻辑都是从平时这些阅读逻辑中推导出来的。
还可以让孩子拿起画笔,把他认为的这篇文章描写的东西的模样画出来,看理解得是否彻底。捕捉镜头的意识,也是对事物理解力的一个缩影。
最后,总结很重要。
可以稍稍回顾一下:今天我们通过读这篇文章,学到了什么?引导着梳理一遍,比如:1.学到了X个好词,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2.巩固了某个修辞手法,它能让平淡的句子变得精彩;3.熟悉了写人/景/物/事类文章的写作逻辑,等等。
不要强求每天都把一切所学背下来,也不必施加压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y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