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养生长寿之道

2023-01-01 03:5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子养生长寿之道》,欢迎阅读!
老子,生长,寿之道
老子养生长寿之道



老子对于养生长寿之道的研究,是从对婴儿的实验性观察开始的,从而探究出长寿要妙之根蒂。老子在观察中发现:“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注曰:牝牡者,雌雄也。意思是说,小儿虽然骨胳脆弱,筋肉柔嫩,可是小拳头握得很紧;他还不知道什么是男女交合的事,而他的小生殖器却常常勃起。这是由于他精气充沛的缘故。



这是深究天地万物的本源之论。人的生命是由于男女交合的性活动产生的,而性活动的产生则是本源于人体之精。精,是人体生命的本源。精足,则生命就强健;精衰,则生命就虚弱。正如老子在继续观察中所论述的:“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老子》五十五章)意思是说,婴儿终日号哭而声不嘶哑,这是由于他心里平和无欲而全精的缘故。„„贪图生活享受就是灾殃,欲望支配精就是逞强。东西壮大了就会走向衰老,这不合乎“道”,不合乎“道”必然很快死亡。

老子所说的道,多指产生万物的总根源,有时又称“玄牝”。对人的生命来说,这里的道,实际就是指精,精过分耗损,就会衰老,如果精枯竭,人就会很快死亡。因而老子精辟而深刻地指出了养生的根蒂在于保精。而如何保精呢?在于平和无欲。而怎样才算平和无欲呢?那就是要如同婴儿一样。因此老子书中多次提出以婴儿为喻、为标准的话。如五十五章开首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意即含有元精深厚的程度,应该比同平和无欲的婴儿。第十章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意即精神与形体合一,能不相离吗?专守精气,致力柔和,能象无欲的婴儿吗?又十二章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意即我唯独淡泊恬静,无动于衷,如同婴儿终日哭号而声不嘶哑。这就是老子保精得道养生的实践体会。

婴儿因其全精无欲,所以他有极强的生命力。但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婴儿阶段,总要长大,最后也终究会衰老死亡。老子的实验性观察启示人们:人若能注意保精,永远能保持旺盛的精气,那就会健康长寿。然而如何保精呢?那就是老子提出的,为后世医家和养生家尊为宗经的恬淡虚无、少思寡欲的养生思想。《老子》一书中大量地论述了这一重要思想。如十九章曰:“见素抱朴,少思寡欲。”意即要外表单纯,内心质朴,少私心,寡欲念。

十二章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爽,损伤)”,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行妨(谓伤品行,辱身体。妨,伤也)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此句意即圣人专意于守五性,去六情,节志气,养神明,目不妄视而取腹之)。四十六章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即灾祸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罪过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所以懂得满足这样的满足,就永远满足了。——这是后世知足常乐养生思想的来源。

六十七章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仁慈,爱百姓若赤子)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谓谦退,不争功抢先)。慈,故能勇(勇于忠孝);俭,故能广(节俭,所以能日用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谓得道做尊长)。今舍慈且勇(舍去仁慈而求勇武),舍俭且广(舍节俭但求奢泰),舍后且先(舍其后己,但为人先),死矣(结果只有死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vV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