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典籍里的中国读后感》,欢迎阅读!
典籍里的中国读后感
最近我观看了一档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这个节目以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的故事,实现“护书人”与“读书人”跨越千年时空的“古今对话”。我深受触动,华夏文明的历史传承要靠我们年轻人,从今天起多读书,让这些故事代代相传。
古今对话是《典籍里的中国》一大亮点。“古代护书人”伏生是讲述书中故事、解读书中思想要义的串联人物。镜头一转,主持人以“当代读书人”的身份与伏生对谈,陪伴他“穿越”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今人如何读《尚书》、学《尚书》、传《尚书》。古今对话很有戏剧冲突,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最让我动容的,是节目中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用生命诠释“薪火相传”的片段。
我看节目时,内心对我们灿烂文化油然而生出骄傲感,华夏为何是一体?自古就是一体。这句话太戳泪点了。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书》(后称《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匿藏于壁中。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他们为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书》中思想和智慧的鼓舞,让华夏文明在微小个体上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
今人为何要读典?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这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真理,也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r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