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外关于高考志愿选择方面的研究现状》,欢迎阅读!
国外关于高考志愿选择方面的研究现状
许多欧美国家对大学选择(高考志愿选择)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显著。因为国情不同,欧美国家(本文以美国为例)的院校招生制度与我国的招生制度有很大的区别。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根据录取的政策、标准,大致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院校主要是是精英高校,通常指排名前三十的高校,如州内旗舰高校、公私立常青藤联盟高校。实施严格的招生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主要依据学生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大学入学考试(ACT)、平均成绩绩点(GPA)、高中课程成绩与强度以及次要标准个人陈述和论文、班级排名、推荐信等指标决定是否被录取。第二类院校一般为社区学院和州立大学,接收所有申请者,并对成绩低的学生进行补课。第三类院校主要评估申请者的一般性能力,不关注申请者的学业成绩。第四类院校实施最低限度招生,接受符合最低要求的学生。
我国的专业设置和美国高校的选课系统有很大差异。我国学生一般都是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已经选择好了自己的专业,而美国的学生要进入院校后才开始选择课程,形成自己心仪的专业。美国高校的本科生一般都在一个学院(分为科学学院和人文学院),只有针对研究生才会有专门的院系的设置。虽然美国不同的高校对考生实行不同的标准和进入高校以后再选择专业,但是考生在高中毕业后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大学进行选择。美国实行的申请制,可以同时向多所院校提出申请,一个学生也就会同时收到多所院校的入学通知书,学生会从这些通知书中选择一所自己中意的院校进行深造。虽然美国与我国的选拔招生制度不一样,但美国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也同样面临选择高校的问题。美国学生的高校选择相当于我国学生的高考志愿选择。
下面我将对美国学生关于大学选择的文献进行简单梳理。 1.经济学视角
美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推崇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导致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多样化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教育需求主体和教育选择的多元化。从经济学研究视角将选择大学看成是经济投资过程。经济因素对学生选择大学的影响,一是侧重在进入大学后的学费、生活费等各项支出,二是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及薪酬状况。Brennan通过营销学的
视角从地点、服务、产品、花费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学生和家长是消费者,院校是销售者,院校的服务只是一个消费品,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理想的商品。根据此理论推出学生会根据自身情况,院校的服务质量等因素选择 自 己理想的院校。Llaroche,M.Roscanblatt,J和Sinclait,L.以消费者品牌选择的视阈研究学生进行大学选择问题,认为影响学生进行大学选择的四大因素分别是态度、信息、目的和信心。Yost和Reyes 研究发现高校给申请者提供体验大学校园的机会,会增加申请者选择该校的几率。因此对大学的招生部门来说做好高校的自我推销战略对招生工作至关重要。Tierney,M,S研究指出经济水平不同的学生对高校财政资助政策的关注程度不一样。高校的财政资助政策对学生和家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金额越大、名额越多,选择该所学校的可能性就越大。当两所学校师资力量等条件相当时,学生会偏向于选择可以获得更多的高校财政资助的高校。Dongbin Kimren研究认为高校财政资助政策对学生选择院校具有重要的影响,强调不同种族的学生根据差异要提供不同的财政资助。Michael B.Paulsen,Edward P.ST.John.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收入阶层,研究大学费用的改变对不同收入阶层学生的大学入学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是按社会阶级选择模式,并且不同社会阶级对高等教育资助政策持不同的态度。Jackson 在研究中指出社会经济较差家庭的学生求学意愿远远低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家庭的学生,表明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学生教育程度有很重要的影响。Trudy Bers 的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情况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影响学生对大学的选择。 2.社会学视角
欧美国家的学者对大学选择研究的社会学视角,主要侧重在社会状况、种族、性别等方面。Will Carrington Heath 发现学生对不同大学的选择、学术和学习、就读的保持率的态度变化,其实是在对全球发展状况和当地形势而做出的反应。Philip从种族角度研究表明亚洲学生比美国本土学生更倾向于高社会地位和高收入的专业、院校。Patricia从社会学视角研究了学校、国家、家庭、文化、经济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大学选择产生的影响。Frank Linnehan 则通过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种族等影响因素对学生选择大学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Holdswoth D.和 Nind D研究表明学生在选择院校时会关注企业在高校的招聘情况以及就业前景等影响因素。Shanka T.Quintal V.和Taylor R认为高校离家的距离、家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p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