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性原则

2023-01-20 19:02: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性原则》,欢迎阅读!
实践性,交际,口语,原则,教学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性原则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性原则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无论是知识的积累,经验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践。”语文学习需要通过语言实践来获得知识与技能,开展学习的过程,获得学习的方法,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为语文教学领域的一部分,口语交际教学同样需要遵循实践性原则,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从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看,需要遵循实践性原则

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具有“交际性”,而后者只是单向的言语输入和输出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交际性”是口语交际最基本的特征。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听说训练,都具有实践性,但后者是一种单纯的言语实践,而口语交际是一种在具体情境中与人交往的实践。无论在社会、家庭还是学校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本身就是一种实践,以此达到沟通情感、协调关系、彼此交流、相互理解的目的。因此,实践反映了口语交际“交际性”这一基本特征,也是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从口语交际的交际方式看,需要遵循具有实践性原则

就像巴金先生说的“只有写,你才会写” 一样,只有在交际中才能学会交际。运用口语进行“交际”,是口语交际最基本的方式。这种交际方式本身就具有实践性。试想,一个人待在屋子里自言自语,


这或许能锻炼表达能力,但是无法产生有意义的口语交际活动;两个人之间各说各的,互不相干,也无法形成交际;只有交际的双方都参与到话题中来,展开你来我往的交际实践,才能够形成真正的口语交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当拓宽交际渠道,创设交际情境,提供多种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总目标中提出,应当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形成基本的交际能力。“各种交际活动”指的就是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口语交际实践应当落实在课教学中,使学生通循序渐进的学习,积累口语交际经验,提高交际能力;同时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口语交际教学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还应当十分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增加口语交际的机会,从而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学会与人合作、沟通,逐步形成“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应当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能单纯地传授过多的口语交际知识,这些建议充分肯定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意义。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第一学段目标“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三学段目标“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第四学段目标“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等都从不同程度提出了口语交际实践和参与的要求。



三、从口语交际的技能形成看,需要遵循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不和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讲再多的口语交际知识,买再多的口才实用手册看都无济于事。从心理学方面看,最基本的言语能力是语感,即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语感在言语活动中表现为一种自动化的活动方式,而这种自动化就需要通过具体的言语操作实践。教师在课堂中所传授的口语交际知识,只有经过学生的实践后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除了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交际情境之外,教师还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课堂中的模拟情境始终无法代替现实生活里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教学的实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dM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