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画中有诗——高考漫画》,欢迎阅读!

名师集思广益
画中有诗
——高考漫画
一、历年高考漫画题概说
1.最早的高考题——1948年南京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新生入学国文试卷 这一试卷上印了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题为《柳下人歇待船归》。画面上有垂柳一株,柳树下有行人七八个,或立或坐,其旁还有行李扁担;其中一少妇怀抱一婴儿,身边还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所有的行人都瞩目河心一船。船上艄公正撑着竹篙,用力把船往这边划。试题要求“就此图含意发而为文,文言、白话文均可。时间55分钟。”至于文体,试题未作限制,于是考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写出了不少好文章。其中有一考生作词一首《踏莎行》,仅3分钟就交卷了。虽说试题要求“发而为文”,但这“文”在广义上也包括诗词,因此阅卷者仍认为此卷合乎要求,并赏识其文才,给了高分。其词曰:岸沙平平,柳丝袅袅,云水之间绿水绕。翘首无言待船归,遥见隔岸归舟小。舟行迟迟,杆影杳杳,归心似箭人易恼。已见家门归不得,一心但恨归舟少。由此可见当时高校招生不拘一格。
2.1983年高考全国卷写作题,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3.1991年高考“三南”卷写作题,漫画《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 4.1992年高考上海卷写片段题,漫画《钞票》。
5.1996年高考全国卷写作题,漫画《给六指做整形手术》《截错了》。 6.2005年高考浙江卷语言运用题,漫画《吸一次试试看》。 7.2005年高考湖北卷语言运用题,漫画《树》。 8.2005年高考天津卷语言运用题,漫画《狗》。 9.2006年高考重庆卷语言运用题,漫画《团结奋斗》;2006年高考辽宁卷语言运用题,漫画《可怜父母心》;2006年高考山东卷语言运用题,漫画《砍》。 二、理解漫画,掌握提炼观点的方法
漫画是作画者精心“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瞬间”并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直观的画面,来揭示现实生活的。一幅画或一组画,必须有一个中心,寄托着作画者或讽刺或歌颂的意图,但它又往往隐含在直观形象画面之中,因此漫画类题目首先必须通过观察画面提炼观点。
1.单幅漫画
第一步:钻进去——仔细观察,弄清画面内容。
首先,整体观察。看清画面由哪些形象构成?以什么为主?
其次,局部观察。细致观察画面的细节部分。漫画通常由人、物、景组成,要看人的外部特征(穿着、动作、神情、年龄等),体察心理,观察背景。 第二步:站起来——分析关系,把握漫画含义。 看清画面内容的构成后,就要居高临下分析作者作画的目的,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思想。 第三步:飞出去——联想类比,作合理引发。 任何一幅优秀漫画都是眼光敏锐、思想深刻的佳作,漫画作者通过特定的画面来揭示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并且,这些“思想”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反复酝酿所致。飞出去就是让思想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飞”出画面,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翱翔。考虑与画面内容有关的社会诸方面。也就是由此及彼地加以联想与引申,在画面意义的基础上联想到另一层新的内容。
第四步:定下来——比较筛选,确立最佳立意。
确定写作的立意点,不是泛泛而议,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一“点”,深入钻探。前面硕
1
果,一幅漫画的寓意可以多角度理解,在审读的时候理解角度固然越多越好,以便打开思路;但在确定写作内容的时候,就必须选取某一个角度而“不及其余”了。否则,文章内容驳杂,头绪众多,是不利于表达的。并且,拟题要小。 2.连环漫画
分析这类漫画的内涵,要在仔细观察每个画面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出画面之间的空白,构成一个简单的故事,从而把握漫画的寓意。 3.组合类漫画
几幅漫画组合在一起,一定存在某种关系,要通过求同存异寻找出几幅漫画间的联系点,这个点就是组合画的立论所在。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R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