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建设园本课程》,欢迎阅读!

如何建设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是幼儿园经过长期的努力所追求和达成的结果,是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成为了课程的实践,是幼儿园的现实资源转化成了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因素。园本课程的真正形成,有赖于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只要开始建设了就有了园本课程。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在努力建设园本课程,但真正形成园本课程的幼儿园并不多见。这不是说园本课程高不可就,而是说明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的过程。
园本课程建设不等同于教材编写, 一个好的课程,其衡量标准不是出书没有,而是其实践成效,是否最有利于幼儿发展,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是否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家长的成长和幼儿园总体办园水平的提高。建设园本课程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园本文化为根基
园本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和践行。园本课程的建设不只是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确定,首要的和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活动观、评价观及环境观等基本理念的形成。没有科学理论和观念指导就不会有科学的课程建设实践。课程理念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伴随着课程实践,在园本文化引领下自然产生的。必须建立在本园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之上,通过对传统积淀的思考与实践,不断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借鉴其他优秀课程的经验,提炼整合的课程理念,才有可能形成体现愉悦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规则性的园本课程。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的实践过程。相应的,园本课程文化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种积淀和传承,不能现成复制,不能随意照抄,也就无法急功近利。 二、教师参与是关键
教师是园本课程建设的主体。一个他人给予教师的课程不可能真正是园本的。真正的园本课程是适合幼儿园的,但首先是适合班级的和适合幼儿的。只有教师才是真正促成并衡量课程是否适合幼儿和班级的关键人员。因此,园本课程的建设,必须充分动员广大教师的投入,有科学理念支撑的、有创造性工作热情的、有踏实的钻研精神的教师的持久努力,是园本课程得以成就的关键。
三、儿童发展为目标
园本课程的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幼儿、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儿童的生命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幼儿园有责任和义务在尊重孩子精神成长的生理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
为幼儿的精神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具有激发性的学习内容,这也就决定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必须始终关注幼儿,专注地做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事情,就需要教师将目光聚焦在儿童身上,通过对儿童活动时的需要和状态的了解与把握,捕捉价值瞬间,生成有意义的课程内容,如此幼儿才能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开展新的、针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最有价值的课程是那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园本课程可以多样化,但核心的标准是共同的。
四、学习方式是重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儿童教育者应理解和把握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园本课程作为尊重儿童的课程,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载体,即园本课程必须依据幼儿的立场来改善其学习状态,使其学习方式更灵活、更多样,学习环境更丰富,体验更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幼儿多种智能的发展,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促进幼儿探究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总之,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始终遵循儿童的学习方式,给予幼儿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使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风格参与幼儿园教育过程。
我园在“挚爱教育”园本课程文化构建过程中注重课题引领,“十二五”期间,围绕幼儿园总课题《挚爱教育园本课程设计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班子成员、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小课题,其她教师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学优势,选择与之对应的小课题组参与研究,呈现一条主线相互依托、骨干带头全员参与的研究格局。围绕培养目标,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全面实施三五七九策略。三:暨挚爱教育三个目标:感受爱的力量、萌发爱的情感、学会爱的表达。五:暨挚爱教育五个思路:以仁爱落实管理、以关爱带动教师、以挚爱抚慰幼儿,以真爱善待家长、以深爱融入社区。七:暨挚爱教育七个策略:环境育人营造爱、以爱育爱感受爱、主题活动萌发爱、体验习得学会爱、随机教育体验爱、节日教育传递爱、家园共育引领爱。九:暨挚爱教育九个主题:爱自己、爱父母、爱长辈、爱同伴、爱老师、爱周围人、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通过带领教师反复的研究、细致的斟酌,制定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挚爱教育主题课程目标、梳理出贴近幼儿生活的挚爱教育主题课程网络。初步构建了挚爱教育主题教学流程(重视感知、萌发情感、锻炼意志、实践体验)、形成了挚爱教育主题课程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R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