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饮食的两重价值研究

2023-02-28 18:46: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梦》饮食的两重价值研究》,欢迎阅读!
红楼梦,饮食,价值,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红楼梦》饮食的两重价值研究

作者:侯雪岩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8

摘要:透过饮食来解读《红楼梦》,以饮食文化的角度诠释这部作品,可以得出:书中的许多描写都是以生活本身为蓝本,是对真实社会生活的艺术性反映,反映了清末贵族生活的奢侈。《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以饮食为由,通过写饮食来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来表现人物之间的亲疏关系,将人物鲜明的性格融入到饮食,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同时透过宴饮上的活动暗示人物的命运。

关键词:两重价值;饮食文化;人物性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21-01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凭着丰富而多样的形象描绘、巧妙的艺术构思、精湛的语言表达被称为最伟大的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毫不夸张的说,《红楼梦》可以称得上是清末社会生活的剪影,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日常生活丰富的资料库。饮食在《红楼梦》一书中占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无论是日常吃饭还是佳节宴饮,作者都是精心安排,蕴涵着一定的寓意在其中。与此同时,《红楼梦》一书还向读者详细的介绍了清末满族贵族的饮食风俗、喜好。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一书展示了其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刻理解,并将其高超的描写艺术技巧融入到日常琐碎中,显示出了大匠无痕的风采。

首先,饮食种类和名称暗示奢华。如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千红一窟”“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鲜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制;万艳同杯”“以百花之,万木之汁,加以麟髓凤乳酿。这种茶、酒其实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存在。作者之所以这么做是用以显示仙境的神奇,同时也是在向读者暗示大观园女子们的悲惨命运。谐音,谐音,这两个字就道尽作者对世间女子们的怜惜和悲叹,定下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并暗示出贾府生活的奢华。作者以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为参照物,以此来凸显贾府饮食的过度奢华浪费,这也就预示了贾家最后的衰败。《红楼梦》一书主要描写的就是家庭生活,写贾府的琐碎事来突显其奢华,因此酒宴、糕点、汤水等食品几乎成了每天的生活主题。例如,绿香稻米饭藕粉桂花糖糕六安茶火腿炖肘子等等,这些菜不仅在当时甚至是现在也是名菜,在如今的宴饮中都可以看到。曹雪芹先生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加入到虚构的小说中,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小说的真实性,同时也贴近生活,易于让读者深入理解主题。小说贯穿全篇都在凸显贾家生活的豪奢、荒淫,为了更好的揭露主题,将现实生活中的名菜写入小说中,变成了贾府日常生活中的平常菜肴,这种悬殊的差别,让主题呼之欲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次,饮食描写与人物身份、亲疏、性格、命运之间的关系。哈斯宝将小说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情节的曲折跌宕,热闹骚噪见长,通过环环相扣的情节变化和悬念,吸引读者去寻求最终结果的小说。另一种是以情节的细微填密,文章的神灵微妙见长,内涵丰富的语言,迷宫一样多层面的结构,令读者百读不厌和无穷回味的小说。显然,《红楼梦》属于后者,单从饮食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中国人自古是秉承着以物传情的思想,所以贾府人互相间的赠送,看似无意,实则隐含着丰富的情感。同样是儿子送来孝敬的菜,贾母只留下了贾政送的鸡髓笋,而将贾赦送的菜退了回去,不动一口。这体现了贾母对贾政的喜爱、对贾赦的厌恶,一亲一疏暴露无疑,这也就导致了家宴上贾赦讲出偏心的笑话,责怪贾母的偏心,家族内部的矛盾愈演愈烈。第八十二回,宝钗送宝玉、黛玉一样的蜜饯荔枝,可是林姑娘就只有一瓶,而宝兄弟则得了两瓶。仅仅是一瓶蜜饯荔枝,就将宝钗爱慕宝玉的事情婉转的表达出来,既含蓄又符合了她大家闺秀端庄的形象。贾宝玉对屋里的丫头关怀备至,凡是有丫头们爱吃的东西,总是千方百计留下来给她们吃。而当他精心准备的东西被不速之客吃了时,宝二爷就会出乎意料的大发雷霆,完全没有了平日的宽容平和,原因何在?答案很简单,李嬷嬷吃了不该吃的东西,那并不是为她准备的东西,她这种行为越级了,李嬷嬷乱了规矩享受了她不配享受的东西。由此可见,宝玉对赠送食物的对象也是有所亲疏的。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袁枚曾说过:为政者兴一利,不如处一弊,能解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饮食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也是自古以来最原始的活动之一。随着生产的不断提高,物质资料逐渐丰足,人们不再满足于果腹,开始追求食物要色、香、味俱全,而贵族阶级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曹雪芹先生正是以此为切入点,透过贾府的饮食来为我们展示了清朝封建阶级生活的荒淫无度。总之,曹雪芹将感情及创作意图悄然无声的融入到日常琐碎中,将清末封建社会生活细致入微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后人对当时的生活、风俗等都有了详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姚伟均.满汗融合——清宫饮食文化的构成与特色[J].学术纵横,2007. [2]刘朴兵.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P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