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性

2023-10-22 18:3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性》,欢迎阅读!
品德,活性,课程,实现,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性

作者:孙红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年第04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这门课程要求我们执教老师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照本宣科,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我们要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正因此,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一)激发兴趣,进入自主学习之门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激发兴趣有以下几种方式: 1.角色扮演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在《56个民族是一家》中,通过学生小品表演的形式来感受和体验民族团结。然后让学生思考:在与各少数民族交往中应注意什么?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2.成功体验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非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功的体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学生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问题时,经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是当得到教师表扬的时候,学生心理有一种愉悦感,学习兴趣倍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丰富教学内容的认知环境,轻松学习知识 1.教学资源环境要多样

教学中,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在讲《交通连四方》内容时,让学生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该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9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感兴趣收获大。取得如此效果是因为:一、现代媒体迅猛发展,学生习惯于这种大信息的接触;二、这种对知识的立体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全新认识,即学习会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生动的交流,甚至有学生称为很好玩,都不像读书这么辛苦继而产生出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大家交流的资源共享心态。 2.思维环境要扩散

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某一社会象、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学生只要言之哟理,言之有据,应允许有多种见解、多种看法。 (三)优化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习效果 1.更新评价观念

打破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揉和统一,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既注重共性与结果,又重视个性与过程。 2.完善评价方式

首先,采用闭卷+开卷的组合评价方式。闭卷部分在减轻负担的前提下,力求以反映学生价值态度、学习技能和基础知识相统一的学科教育内容为评价指标,通过笔试完成;开卷部分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根据个性特点自主定题、选择完成方式来完成相关任务。其次,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是评价学习的结果,而应是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应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

(四)和谐的交往环境,使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环境的交互发展需要交往环境的协调作用。同时,建立现代的交往观,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认识人与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是创新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一)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二)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 (三)根据课程特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才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从而生活中真正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O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