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阅览室》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2)班数学《阅览室》说课稿
任课教师:李 杰
一、说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阅览室》,被安排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75页“加与减(三)”里,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从而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能够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4、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准确的进行口算。
5、教学难点:结合小棒操作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准确的口算。 三、说教材:
《阅览室》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它既是对前面已经学习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教材采用了阅览室的场景,通过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提炼出计算题。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主要体现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由直观操作、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更好的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指向策略:
在已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经验上,再用原来的办法就绝不了了,强调“0—7不够减了,怎么办?”
2、过程教学。
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整节课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充分发挥解题的思维价值,突出体现“自主性+思维性”。
本节课让学生主动体验摆小棒的过程,在其中感悟退位减法的算理,有助
于形成清晰的口算思维。
3、方法渗透。
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析(此处要明白退位减法的算理),才能把数学讲懂、讲活、讲深,才能使学生头脑形成一个具有“活性”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4、问题解决。
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现代教育的又一原则,注意设置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法
1、迁移、推理。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堆积——压缩”的过程,是在纷繁的数学知识中抽取精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灵活的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基础上,有了更大数的概念,积累了“不够减怎么办”的经验,从而推想出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动性。
2、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法是新教育理念一直倡导的,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是对学生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几个先决的条件,如:
(1)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活跃思维,创造参与的全体性。 (2)活动本身必需的物质材料。 (3)展示机会。
(4)及时鼓励和评价。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已有知识基上,通过形象的动手操作,清晰退位减的过程,突破重点难点,获得新的知识。 ( 5)说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小棒。 五、说设计理念:
本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4部分第一课时。本课作为计算的一种类型,属于《新课标》四个领域之一“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数学的学习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教师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好的教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学习总结。”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从重视认识向重视发展转变,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流的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题,教师要在万变中“扶植”课堂进行顺畅,以变应变。 六、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准备 【二】情境导入 1、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看上来!他遇到什么难题了?(个别学生说、齐读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2、出示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30-7=
师:30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
学生:30表示原来30本,7表示借走7本。要从30本里面去掉7本,还剩多少本?所以列式:30-7
3、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1)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怎么算呢?0减7不够减怎么办?【创新点:指向策略,引出矛盾,激发学生思维。】
请你们用小棒来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与同桌说说你的方法。准备好了吗?请动手摆吧!(教师巡视)
(2)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师:这个同学的方法,你听懂了吗?他很聪明,从30里面拿出一个10,把0变成10, 10—7够减吗?请看黑板。(白板演示摆小棒。)【给学生充分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实践;另外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思考的氛围和展示的平台。通过摆小棒方式来理解算理,而不是就小棒说小棒,而是利用摆小棒来理解算理,使“直观图”与“算法过程”相连,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完成了“感知(动作)表象符号”的思维过程。】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现在不摆小棒,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30—7,可以把30分成20和10,先用10去减7得3,再把3和20加起来就是30-7的差。
学生:个位上的0减7不够减,把30分成20和10,先用10去减7得3,再算3加20等于23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法一: 10-7=3,20+3=23。【给多学生表现说算理的机会,个别说、男女赛说、齐说。】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
【创新点:在汇报方法上的创新。请有想法的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用“心有灵犀”找知心朋友的方式接着补充想法,完成合作。这样的设计首先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参与度;其次,找朋友是低年级孩子比较喜欢的形式,学生们很高兴去帮助自己的朋友来完成任务,在激趣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最后,可以弥补刚刚思考的不足,在大家都思考的氛围下,带着另一部分人去思考。】
4、小结:(出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脑袋一转,就想出这么多好方法!在计算时,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就可以了。(指着复习题)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减,而25—8,被减数的个位不能直接减一位数,像这样的减法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