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交恐惧症病人个性特点和行为类型调查.》,欢迎阅读!

社交恐惧症病人个性特点和行为类型调查
【摘要】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A型行为问卷(TABP)对52例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52例正常志愿者加以比较。结果社交恐惧症患者N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因子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A型行为分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TH和CH
因子得分分别与N分显著性正相关均,而与E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均。结论 社交恐惧症患者A型行
为多见,且多表现为内向、神经质个性,与正常人有明显的不同。
【关键词】 社交恐惧症; 人格特征; 资料收集
社交恐惧症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惧性障碍,其终生患病率为13%[1]。在社交恐惧症的病因学研究中发现,社交恐惧症的发生与病前人格特征有密切的相关。为了解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及行为类型,针对性地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对我院2001年6月至2003年5月门诊及住院52例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52例正常受试者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社交恐惧症52例(恐惧组)均诊断符合社交恐惧症诊断标准[2],男29例,女23例;年龄岁;病程年,婚姻状况:未婚34例,已婚18例。文化程度:初中17例,高中23例,大专及以上12例。从济宁市区随机选取正常受试者无重大急、慢性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的健康志愿者52例(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岁。婚姻状况:未婚31例,已婚21例。文化程度:初中15例,高中24例,大专及以上13例。两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及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3]和A型行为问卷(TABP)[4]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评定。①EPQ由龚耀先修订,它分4个维度,即内外倾向(E)、精神质(P)、神经质(N)、掩饰性(L)。包含88个条目,要求
受试者对每一条目回答“是”或“不是”。按规定,有的条目回答“是”可计1分,有的条目回答“不是”可计1分。根据各条目得分,计算出各维度得分,再根据各维度得分判断人格结构。②TABP由3个分量表组成,即时间紧迫感(TH)25题;竞争意识(CH)25题;③掩饰(L)10题,共计60个条目,每题的回答与标准答案相反者计1分,L≥7表示真实性不大,作为废卷。<7分为有效试卷。行为类型评分[1],即TH加CH总分,29~50分为A型;26~28分为中间型(M型);1~25分为B型。试卷有效回收率为100%。所有测试均在统一指导语下,由受试者笔答所有项目。对不能理解的条目或句子,由工作人员作具体指导(忌任何启示性的暗示)。
1.2.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EPQ评分结果比较 表1 两组EPQ评分结果比较(略)
表1示,恐惧组患者N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E因子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及L因子分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 2.2 两组A型行为分布因子分比较 表2 两组人格特征分布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
,,均
;M
表2示,恐惧组患者的A型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χ型及B型行为分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 表3 两组A型行为因子分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
表3示,恐惧组患者的TH+CH、TH及CH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而L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2.3 恐惧组患者A型行为因子分和EPQ因子分相关分析恐惧组患者TH及CH与N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均,提示时间紧迫感及竞争意识越强,其N分越高;而与E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均
,提示时间紧迫感及竞争意识越强,其E分越低。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恐惧组患者A型行为者占,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TH+CH、TH及CH因子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此与文献报道情感障碍患者的A型行为明显高于正常人的结果基本
一致[5]。从心理动力学角度分析,A型行为者具有时间紧迫感、内心冲突、人际关系紧张、环境适应不良等特点[6]。EPQ评分结果显示,恐惧组患者的N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因子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恐惧组患者多表现内倾及神经质个性。提示恐惧患者A型行为
多见,且多表现为内向、神经质个性,与正常人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有必要对患者实施长期、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措施,以达到重塑个性、改变不良行为、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对A型行为主要因子分与EPQ主要因子分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H和CH因子分与N分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E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Maggee W J, Eaton W W, Wittchen H U, et al. Agoraphobia, simple phobia, and social phobia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ry [J]. Arch Gen Psychiatry, 1996,53(3):159.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3] 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在我国的修订[J].心理科学通讯,1984,4(1):11.
[4] 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
[5] 张建球,李翔,张长玲.A型行为与情感障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7,23(5):276.
[6] 徐斌,吴爱勤主编.心身医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G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