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什么意思

2023-04-03 04:3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球化是什么意思》,欢迎阅读!
全球化,意思,什么
全球化是什么意思

“全球化”这个概念,我们现在听起来其实已经不再新鲜了,我们常说啊我们这一代和上一代中国人,亲身经历了中国最终加入全球化的过程,也正因为全球化中国的加入,人类历史上面第一次形成了全球统一的市场因此,我们难免会觉得“全球化”指的就是全球统一的市场,全球化,就是近十几年才发生的事情。

但是呢看过《欧洲霸权之前:公元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后我们发现这本书中给了全球化有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在13世纪,我们这个世界除美洲以外的其他地区,早就进入了一个很高的“全球化”水平。13世纪?那个时候欧洲还没有开始文艺复兴啊,大航海时代也还远着呢,中国还在南宋和元朝啊。就这个情况下怎么会有较高水平的“全球化”呢?仔细看的我们发现这本书其实是另一个意义的全球化,说白了就是重新定义了这个“全球化”

现在我们都觉得,全球贸易体系叫全球化。但是社会学家卢格霍特说,真正意义的“全球化”指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一种普遍适用的、为复杂社会运作而服务的规矩和制度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普遍适用”。也就是说,不要管你是哪个地方的人,语言是否相同,你都得认同这个规矩或者制度。先举个例子:股票。不管是美股还是A股,不管是纳斯达克还是道琼斯,也不管参与者懂不懂英语,但是大家都知道它指的是企业的融资手段和公众的投资手段,都知道高抛低吸、追涨杀跌,这些共识全世界都认。第二个关键词,是“为复杂社会运作而服务”。再举个例子,在农业社会,也有一些全球共识,就比如啊不劳动者不得食,这种规矩也全世界都认。但这种规矩就仅仅只是为一个简单的小经济服务的规矩,但是并不鼓励人与人之间的深入交流,这就不能叫做“为复杂社会运作而服务的规矩和制度”。但是呢正是在这两个意义上,卢格霍特认为13世纪可以说已经有了“全球化”。因为在当时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普遍出现了一些复杂的制度安排,而且这些规矩大家基本上都承认。

那么这些制度有哪些呢,首先就是信贷制度正所谓高风险也就有高回报,做生意是有风险的,假设你的客户付款迟了,你的这批货物生产出问题了,甚至你的工厂遇到地震火灾了。这种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很多生意人都可能会想办法借笔钱来度过危机。因此,稳定的信贷制度诞生了。在13世纪,各个文明也都普遍以家庭或者家族为单位,出现了信贷制度。犹太人就不用说了,他们放贷的精明天下闻名,莎士比亚笔下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开始活动了。在西欧情况则更好玩,因为教皇要筹措军费发动圣战,打击异教徒,所以需要在各地筹款。导致圣殿骑士团这个宗教组织遍地开花,发展出了最早的银行业。这个情景,想想也是有意思。圣殿骑士团,宗教组织,有信仰,有骑士美德,但是握着钱袋四处做生意。所以说信贷这种制度肯定是大家都认同的制度能维持商业流转更至于国家发展的这制度呢也就是所谓的“为复杂社会运作而服务”的制度

再来看看铸币制度很早之前货币就出现了,不但金银可以作为货币,贝壳布匹等等等等都可以作为货币,但是如果成为一个复杂且大规模的交易网络那么货币的需求完全就不一样了,最起码要求货币是成色统一的,就是说大家都是承认这个东西是衡量你我商品价值的物


品且这个东西价值稳定,因为既要维持货币成色统一又要市值稳定,所以呢一般要有这样的货币就需要有一个“大头”来确定这个通用的货币,那么最适合做这个“大头”的往往就是国家的法律所以我们说呢,铸币制度就是比较早出现的且大家都认同最关键的就是“为复社会运作而服务”的一种制度

与以上制度相似的还有股权投资和众筹等制度,虽然今天看都很普通了,但是在13世纪那一百年里突然同时出现,并且被大家普遍接受,这可是人类历史的一大步啊。即使后来因为蒙古的崛起,打断了全球商贸联通的进程,说这一波全球化退潮了,但是这些制度层面的东西,生命力极强。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认同啊。

说到底一个制度为什么能成为制度是因为制度的底层不是规定,而是共识。这些共识一旦创生出来,就会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即使时隔200年,再激发出了大航海时代,新一轮全球化又开始了。那我们再来看全球化的另外一个侧面,就是成本。看任何制度,不仅要看到它的好处和收益,也要看到它的成本。

温铁军教授有一个观点:现代化,本质上是资本集中的过程。而资本集中也就是风险集中,而为了解决风险,制度的成本也必须要提高。所以,越是现代化的制度,成本越高。

你想,13世纪时无论是铸币制度、信贷制度还是股权制度,背后都要支付两种高昂成本。 第一,是国家力量的崛起,要养活国王、议会、军队、警察和官吏。 第二,是专业服务人群的出现,比如文书、律师、法官、法学者等等。他们都是不生产财富、不从事商品交换的人,用今天的话说,他们是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当然,只有这个社会的剩余财富多到一定程度才养得起。

其实到今天还是这个道理:很多人羡慕发达国家法治水平高。但是你比较一下数字,中国每一万人大概能分到一个半律师,美国每一万人大概能分到四十个律师。不考虑其他因素,美两国两个人都遇到一个案件,美国走法律程序的效率理论上就比中国高二十多倍,人家的法治水平当然高。可为什么美国能养得起这么多律师?关键还是整体社会富裕,商业发达,律师从案件里面赚得多。

今天我们回顾了13世纪的全球化,目的倒不是真的要重新定义全球化的概念。而是从这个历史过程中,能看到一项制度真实的创建过程。首先制度不是一系列的规定,也不是一堆机构和行动,那都是结果。创建一项制度真正的动因是两条:第一,“共识”第二,“成本”。

所以,不管是一家公司要建立一项制度还是我们期待国家形成一项制度它都不是某种力量做出自上而下的某个规定。而是要看:第一,是不是有大家普遍达成的共识;第二,我们眼下是否支付得起这项制度的成本。

因此你们怎么看我们现在的“全球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A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