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原文及赏析

2023-03-19 13:3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玉郎,苏轼,赏析,风波,原文
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

[] 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

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品赏析 【注释】

万里归来年愈少,一作“万里归来颜愈少”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使苏几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 。王定国受贬时 ,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 ,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 ,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 “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 更显年轻 “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 “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 “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花;“笑时犹带岭梅香 ,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8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