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相信,越努力就会离目标越近

2022-10-15 19:38: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相信,越努力就会离目标越近》,欢迎阅读!
家长,相信,一定,努力,目标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相信,越努力就会离目标越近

家长监督孩子学习应适可而止

我有一位朋友,她的孩子很优秀,学习成绩很好。但实施“双减”政策之后,她却感到很焦虑,她认为女儿的优秀,虽然离不开老师的教学、家长的监督,但校外培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实施“双减”政策后,校外培训“减负”了,除了学校的教育,家长一刻都不能放松监督,如果一时不查,孩子的成绩就可能会下降。为此,她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女儿身上,每天都在精心照顾女儿的生活,按时接送女儿上下学,按时检查女儿的作业、监督女儿的学习划。几乎每天的休息时间都放在了女儿身上,等到一天忙完,都已经晚上 11 点了。

事实上,朋友的担心不无道理。但作为家长, 没有必要把每天的休息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家 长监督孩子的学习应适可而止,引导孩子养成自律习惯,积极计划自学才是上策。因为家长监督或辅导孩子学习,如果时间长了或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很容易生气和发火,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节目中有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爸爸在辅导小学生帅帅(化名)做习题。刚开始,帅帅对做题有兴趣,劲头足, 爸爸也心平气和,一切都风平浪静。随着题目难度的提升,帅帅做起来越来越吃力,慢慢力不从心。而爸爸也渐渐失去了耐心,语调由缓和变得急躁,最后直接把帅帅吼哭了。爸爸凶孩子,外婆感到心疼,要让孩子暂停休息。而爸爸说,要做完才可以休息,妈妈也坚持要外婆不要太宠孩 子。简单的作业辅导,变成了一场亲子纷争,让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剑拔弩张,让孩子苦不堪言,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像这种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崩溃的事情,确实不应该发生。因为一件小事,破坏孩子学习兴趣的情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在实际生活中,时常会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学习习惯也不好,做作业拖拉、粗心等等。但他们并不知道,也许正是自己平时对待孩子学习的言行和态度,造成了孩子不爱学习,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不快乐的事情,甚至是一种苦差。其实,家长这些不当行为很常见, 稍加注意,就能分辨出。比如,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动不动就发泄情绪;家长急功近利,让孩子学太多东西、写太多作业 ;家长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家长有意无意强调学习要刻苦,无形中学习和玩对立起来……

那么,家长的哪些行为,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不愉快感呢?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长的“渐崩式辅导”,让孩子的关注点偏离学习网络上,曾有一个“爸爸渐崩式辅导作业” 的视频走红,平时看起来比妈妈沉静、理性的爸爸,辅导起作业来,情绪的起伏,居然也犹如过山车。其实,家长在辅导作业时,这种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现象,是相当有害的。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还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不愉快的感觉,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没有自由易产生叛逆心理

监督或辅导孩子学习,其实无论是坐在旁边盯着,还是时不时过来看看,只要是全程参与,从头到尾,都是不恰当的陪写行为。如上述我朋友那种一刻都不放松监督孩子学习,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一切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这样做会忽视掉教育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内驱力”。孩子的校外学习并非


仅靠家长监督,尤其实施“双减”政策后,少了校外培训机构,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如何把被动学习转化成为主动学习,也就是学习上要依靠孩子自己的“内驱力”去完成。

那么,“内驱力”是什么呢?它体现在哪些方面?所谓的“内驱力”,就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唤醒或紧张的状态,通常表现为有机体活动或者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只要拥有了内驱力,不管有没有外在奖励或诱惑,孩子就会保持自己的学习热情,投身到需要做的事情中,不会轻易放弃,学习上拥有一个强大的心。不论学科学习,还是非学科学习都是如此。很多科学家的一生都在实验室中默默坚持,最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就是强大内驱力的影响。内驱力可以使孩子们迎难而上且不轻易放弃,通过挑战困难获得成就感,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且,内驱力需要一定的天赋,所以父母要学会激发孩子的兴趣,充分利用孩子的天赋。

2019 年,有一个叫李鑫的学生以 659 分的高考成绩,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了周围人追逐和羡慕的对象。然而,就在高考的两年前,李鑫还是一个令家长头疼、让老师抓狂的“问题少年”。大家都说:这个孩子其实很聪明、很有天赋,就是因为太懒,整天就知道玩手机,不愿意学,所以成绩才上不去。李鑫妈妈为了让这个“混世魔王”能有点出息,给孩子请过最好的家教、报过最好的辅导班,可李鑫似乎对所有的坏事都有兴趣,唯独对读书提不起任何兴趣,不管家长怎么打、怎么骂、怎么讲道理,他就是一点也不改。

李鑫最大的缺点是自控能力差,缺少内驱力,喜欢玩手机和电脑游戏鑫妈妈以前的策略是一旦发现就禁止,可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妈妈越禁止,孩子沉溺得越深。李鑫最后之所以能考上清华,是因为李鑫的妈妈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方法。对于李鑫的学习问题,李鑫妈妈陷入迷茫, 她已经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够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后来,李鑫妈妈在与同事的聊天中发现, 同事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出现了一样的问题,之前成绩差不爱学习,但是后来却考入了重点大学,父母说他们没有怎么去管,而是依靠孩子的内驱力去自觉学习。在同事的推荐下,李鑫妈妈迫不及待地去“取经”,经过积极引导,李鑫学习上渐渐发生了变化。

渐渐地,李鑫对学习不反感了,几个月之后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李鑫妈妈介绍说,之所以李鑫后面有如此大的改变,主要是依靠孩子的内驱力,自学习。假期时,妈妈多带孩子外出旅游,让孩子开阔视野,走出小天地,学会担当,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旦孩子的眼界开阔,那么孩子的自我意识就会变得强烈,内在驱动力也会随之加强。

《资治通鉴》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爱之不以 道,适所以害之也。”现在很多父母都认为只有严格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才。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必须要做什么。其实,父母若是长时间过度控制孩子的学习或生活,那么孩子承受的压力就会越大,变得没有自由,他们就会产生叛逆的心理。对于父母陪孩子写作业,事无巨细地监督孩子学习,笔者认为是有一定弊端的,任何孩子喜欢的事情,当它变成被监督完成的事情,让人感觉不自由时,兴趣就会荡然无存。 孩子学习缺乏内驱力 家长要找对方法

鞠萍姐姐曾经说过 :“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是目前孩子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可以直接导致学生成绩低下,造成 不求上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4a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