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数学地质学之父--赵鹏大》,欢迎阅读!
生平简历(突出重点、简要概括)
地质人生
1931年5月25日,赵鹏大降生在辽宁沈阳一个铁路小职员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正值中国多事之秋,出生后4个月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也就开始了他随父母逃难入关的动荡生涯。从初小开始直至高中毕业他就换了6所学校,但不论搬迁到何地,他父母都没有让他耽误学业。从他12岁开始,就离开父母到一所东北流亡中学——设在四川自贡市静宁寺处的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住校读初中。这三年紧张而艰苦的生活,对他日后的成长影响颇大,比如对各种艰苦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比较容易适应,这为以后从事地质野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赵鹏大自幼独立生活,集体观念强,养成了整齐有序,严格守时,行动敏捷等习惯,这些良好习惯对于做好任何工作都是必要的。
上中学时,赵鹏大听老师说地质学家能勘查到地下哪些地方有矿产。矿藏是看不见的,怎么就能找到呢?这在赵鹏大眼里是一个神奇的事儿。
1948年,17岁的赵鹏大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当时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聚集了一流的地质学家,让赵鹏大开阔了知识的眼界。最后,他选择了“矿”作为“主攻”目标。
1952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分配到刚刚筹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参加建院工作。
1954年,国家派他前往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地质学家、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院长雅克仁教授。经过两年的研究生学习,赵鹏大获得副博士学位。带着一颗赤子之心,他重新回到北京地质学院的工作岗位。
1960年,28岁的赵鹏大晋升为副教授,并在中国首次招收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研究生。当时,他是学院最年轻的研究生导师。 1963年到1966年,他患上了严重的膑骨软化症。这是一种慢性病,发作起来让人痛不欲生。夏天,正值学生野外实践教学的黄金时期,他忍着身体的疼痛,克服困难,带领研究生们到云南个旧锡矿区进行教学实习,赵鹏大经常走在最前面,要是不注意看,他和研究生们看上去没有什么两样。
1978年,“文化大革命”刚刚过去,中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地质界迎来科学的春天。这一年,赵鹏大首次给学生开设“数学地质”、“地质勘探中的统计分析”、“矿床统计预测”等课程。这些课程,当时属于学科前沿问题。他对研究生们说:“现在时代变了,同学们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学知识,多钻研前沿学术问题,将来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赵院士的多个首次
在上世纪60年代,赵鹏大首次利用数学模型模拟了矿床勘探过程,这在当时是一个重大的学术突破。在此之前,中国找矿更多的是凭经验。他的数学地质概念刚刚提出,就在地质界引起关注。也正是“数学地质”,引领赵鹏大朝地学高峰不断迈进。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在科研方面更是焕发出更大的活力,研究成果接二连三地发表。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地质学研究突飞猛进的年代,是不断推出创新成果的年代。赵鹏大不断丰富数学地质的研究,建立了地质体数学模型。他在《矿床勘查与评价》专著中,针对矿产勘查难度日益加大的现状,提出了集“理论找矿、综合找矿、立体找矿、定量找矿”为一体的找矿新思路。
1989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赵鹏大宣读了《矿产定量预测的基本理论、基本准则和基本方法》,这也是他首次在世界科学舞台上,系统完整地将“数学地质”研究进展公布于众。
1990年夏天,年近花甲的赵鹏大,带着研究生们深入新疆罗布泊地区进行野外勘探。罗布泊被称为“死亡之海”,自然环境恶劣。由于赵鹏大和研究生的协力工作,终于在新疆北山发现两条铜镍硫化物远景成矿带,在东准噶尔发现一条金矿带。其研究成果《北山成矿远景区地物化综合研究与找矿靶区圈定》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
1992年,赵鹏大被授予国际数学地质最高奖——克伦宾奖章。为此,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人。科伦宾奖被誉为数学地质领域的诺贝尔奖,当时,新华社迅速将这一消息传递全国。从此,他在地质界的名气越来越大。
1993年11月,是赵鹏大学术生涯中的转折点,他凭着在数学地质和地质普查勘探领域的成就,光荣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来,他还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地质勘探科学院名誉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等。
赵鹏大不仅在地质研究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地质教育方面还努力探索。上世纪七十年代,北京地质学院南迁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从始至终,赵鹏大都跟随学校的脚步,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由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1983年,赵鹏大被任命为武汉地质学院(后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校长。他抓住时代的机遇,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以冲天的干劲和无比的热情,在武汉南望山下这片沃土上,书写地质教育的传奇。从1983年到2005年,赵鹏大在担任大学校长的22年期间,也是学校发展最关键、最迅速的时期。他也创造了中国大学校长任期最长的纪录。他认为:地质教育因改革而发展,因创新而提高,因基深而普适,因前沿而先进,因急需而重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12年5月25日,是赵鹏大院士81岁的生日。在81年漫长岁月里,他见证了祖国由弱到强、地质研究与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壮大。而今,赵鹏大院士把目光投向了远方,在未来的研究生培养和科学之路上,他将继续书写辉煌。
微博语录(哲学思维、关心时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3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