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科学的药膳养生

2023-01-04 01:5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谈科学的药膳养生》,欢迎阅读!
药膳,养生,谈谈,科学
谈谈科学的药膳养生

枣泥山药糕补血益气,玉竹老鸭汤养阴润燥……山药、玉竹这些出现在《中国药典》中的中药,也是人们的盘中佳肴。

远古时期很多药物源自食物,实践发展中古人区分食物和药物主要基于其主要功能不同,食物须安全并提供人体的营养,药物则主要用于治疗疾病。有时两者的界限不太清晰,一些食品也具有治疗、养生的作用。医生说。

对于有些食物来说,它们和药物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们既是食物,也是药物,这便是药食同源的理念。

医生说:古人对食物功能的认识层次是渐进的。首先是无毒,且能够食用,提供基本营养。然后,发现了食物的其他功能——治疗和养生。

我国历代对药食同源及食药界限的认识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在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医生介绍,春秋以后的许多中医药学古籍,如《黄帝内经》《肘后备急方》《本草经集注》《食疗本草》《太平圣惠方·食治门》《饮膳正要》《食物本草》《食鉴本草》等,都有对药食两用物品的大量论述和食疗食养药谱的记载。药膳一词出现在东汉时期《后汉书·列女传》中,应该说中医药膳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教授认为,药食同源的观念早已融入国人血液中,是国人养生的重要理念之一。

药食同源发展到今天,更加规范医生认为,药食两用物品的推出和管理反映了药食两用物品既是食品但又不同于普通食品的特征,其安全性和用法尤为重要。

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先后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名单》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进行规范。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包括丁香、刀豆、小茴香、山楂、马齿苋、乌梅、木瓜等101种既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可见,药食同源有官方的依据和规范,持之有故,网上科学骗局的谣言不攻自破。

虽然药食同源确有依据,但面对种类繁多的药膳,人们应该如何甄选使用呢?对此,医生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名单内的药物要合理使用,名单外的药物入膳应当遵照医嘱。


今天中医药膳总体分为食疗药膳和食养药膳两大类,前者原则上应在中医师指导下配膳,而向社会推荐的药膳则侧重于安全性有保证的后者。他说。 医生指出,食养和食疗并不完全相同,虽然它们都体现在药食同源的思想中,食养重在养生保健,食疗重在治疗疾病。食养并不需要像食疗一样严格按照医师配方进食,也不需要坚持服用多个疗程。

部分百姓对药膳食疗的认识存在误区。有时发生不恰当地服用中药,盲目追求食疗效果,导致健康受损的事件。

针对这些现象,医生认为:食药同源并不等于药食同性,更不等于药食同功,不能拿药当饭吃。天天吃顿顿吃,是不是绝对安全,这需要认真评估。 专家也认为要警惕药食同源药物的滥用。民间有些百姓有错误的养生观念,比如,认为甘草有益,就长期拿来泡茶喝。实际上,久服甘草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一些药材经过正规炮制,可把毒副作用去掉或降低,但百姓却不一定懂得正确的炮制方法。此外,药材的用量也有讲究,超量可能产生副作用。如果不掌握这些中药的特点,盲目食用药物,将适得其反。专家说。

专家也提醒,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名单,经过了充分检验论证,切勿胡乱食用没有列在清单之内的药材食材。同时,即使清单之内的药材食材也要使用对路,这些药材食材长期食用是否对症、能否达到养生乃至治病的目的,还需要医生指导。

不少网友表示,自己的家人看了纪录片后,纷纷拿起笔记本记下片中的食养方。纪录片中播放的食养方能否直接被大众拿来使用呢?

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医生说:食养药物相对来说更加安全。比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吃的梨、木瓜、羊肉、生姜等都是常见的食养药物。在使用这些物品制作膳的时候,就更加灵活一些,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搭配使用,进行日常养生。

医生介绍,食养药膳在三因原则的因时、因地两方面有显著体现。在因时方面,我们会推荐春夏秋冬分别适合进食什么样的食养药膳,不同的时令有不同的食养方。在因地方面,我们会根据南方、北方等地域差异进行推荐,不同的地区也适宜不同的食养方。

在自行服用食养药膳时,也要注意食物的寒热区别。古人会根据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来给食物分寒热,夏天成熟的樱桃是的,秋冬成熟的梨是的,鸭子吃各种水生物,所以其肉属寒性,而羊肉则是温热的,但是山羊和绵羊的又不同。医生说:如果不懂得配伍,寒温乱用,就可能达不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t8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