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作者:杨文姝 钟菊英 邹晓英 来源:《商情》2010年第20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美德的文明古国,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自古就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感恩教育能加深大学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顺利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必然路径,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同样也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感恩教育 和谐社会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然而时至今日却日渐为当代大学生所遗忘。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这种现象折射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感恩教育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然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如何享受生活成了众多大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他们却很少涉及。一些人总是抱怨他人和社会对自己付出不够,却不想自己给予了他人和社会什么。每个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感恩思想淡薄,感恩教育缺失 1.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缺失,疏忽感恩教育
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思想严重。部分学生认为父母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还满腹牢骚、怨天尤人,抱怨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相反,他们对自身生活缺乏反省,理不清自己的社会角色,不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未思考过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弱化了感恩教育
很多父母在生活上,一味地宠爱、溺爱子女,却从不要求子女感知自己付出的爱。久而久之,造成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受人恩惠不懂得知恩图报,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无形之中就弱化了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寄生思想。
3.市场经济的社会负面效应,影响感恩教育
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刺激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致使一些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当代大学生置身于这种社会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感恩意识的缺失,更不懂得如何表达对父母、亲朋、教师以及社会的感激之情。 三、高校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措施 1.努力营造感恩气氛,积极培养感恩意识
学会感恩,并不是要做付出与所得的价值交换,而是要更懂得尊重和珍惜。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感恩环境,小到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大到整个社会环境,都是实施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前提。感恩就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关爱父母开始,当父母劳累一天,是否能为他们递上一杯茶?当父母生病时,是否应多问候一声,照顾父母?要知道,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件洗得不够干净的衬衫,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你们百般焦虑的心。他们在外求学,父母守着空空的房子,接电话就成了他们最快乐的事了。他们一个个打电话回去,乐滋滋告诉父你们身边的新鲜事好玩事,分享自己一点点进步。我想那也许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刻了。其实,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只要有心。感恩教育就是要唤醒他们的爱心,让他们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学会知恩图报的同时,教会他们施恩不图报。 2.以实践教育为手段,内化学生感恩品质
将感恩教育真正渗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感恩品质,关键就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社会实践是磨练个性和锻造人格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才能为大学生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对接找到突破口,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提供新的平台,这样感恩意识才能进他们的耳,入他们的心,产生情感体验,转化他们的内在品质。高等院校开展感恩教育有必要通过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升华大学生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 3.充分发挥教师和辅导员的身教示范作用
作为感恩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的身教示范作用。实践证明,身教示范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对学生能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引导大学生学会感恩,教师本身就必须是懂得感恩的人:感谢学生的帮忙,感谢父母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养育之恩,感谢同事的协助之恩等,让学生从教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他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性的感恩教育。 四、结语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自立及自尊的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感恩教育作为人文精神的一面旗帜,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应该通过感恩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他们感恩的行为,而这也是未来的社会公德普遍提高的保证,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qp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