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二战后日本与德国公民教育

2023-02-14 09:3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比较二战后日本与德国公民教育》,欢迎阅读!
后日,德国,二战,公民,比较
二战后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日本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主义的失败而告终,日本军国主义亦随之彻底崩溃而全部瓦解。因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形成了两大权力体系,日本作为美国的追随者,其国际政策亦有明显变化。从整体上说,战后日嫩的思想政治教育亦可分为两大阶段:美军占领时期和经济恢复、告诉增长时期。 1.美军占领时期的全面主义教育体制

19458月,日本宣布投降,此后很快被美军占领,直至1952年旧金山片面媾和条约生效为止。美军占领日本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是保证日本不再威胁美国及世界的安全与和平,一方面是建立一个和平而又负责的政府。为实现美国这一目的,美军在占领时期实施了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政策,教育改革亦在这一策指导下进行。

为清算战时教育体制,清除军国主义思想,在194510月至12月之间,连续像日本发布四道命令。《关于对日本教育制度管理政策的指令》《关于对教员及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开除、任命的指令》、关于取消政府对国家神道、神社神道的保证、支援、保护、监督及宣传的指令》、关于停止开设修身、日本历史地理的指令》。受美军的控制,这段时期日本的学校仿效美国,建立了全面注意道德教育体制,没有设立单独的修身或道德科。于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就通过学校的全部课程教育活动来进行,核心便是铲除国家主义、军国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民主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 2经济恢复、高速发展时期的特设道德教育体制

1951年,日美签订旧金山合约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2428日正式生效,标志着美军对日本占领的结束。1956年到1972年,日本经济出现三次增长高潮,日本一度国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这一时期,日本就是在这种政治经济背景下展开的。

1952年,诗时任首相吉田茂指出,要通过本国历史地理的正常教学来培养爱国主义,紧随其后,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方案,特别强调了在社会科学教育中的道德教育随着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恢复,日本的民族意识和独立性重新高涨。通过这一体制,日本不断对学生施加带有浓厚民族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

60年代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崛起也使日本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民族自尊心得以恢复,皇国观念和尊皇意识在冷寂了20年后也随之泛起。这一时期的公民教育主要突出在“对天皇的虔敬之心”,对生命的敬畏之念。

70年代中期,日本基本实现了自明治维新以来梦寐以求的现代化理想。为达到与日本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政治实力,国民素质中的思想素质又有了新的内容。在19771978年进行的课程改革中,一方面强调要培养人性丰富的学生,另一方面又强调特别“特别要养成尊社会规范的态度”,要求更加重视纪律和责任、爱国心与国际理解等,尤其要进一步培养敬畏超人力量的观念。

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两极局面面临瓦解,世界力量迅速分化、组合,成多极化趋向。作为一个成熟的后工业社会日本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位置已相当稳固,谋求政治秩序的领导位置,成为日本面向21世纪的主题。日本一方面继续强调培养爱国心和国家意识、重视日本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强调发挥个性、加深国际理解。 3.日本现代政治思想的效果

1、培养出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尽心尽力的一代国民,使日本迅速恢复、重新崛起。 日本政府通过包括学校道德教育在内的全民思想政治教育把国民的爱国心和忠诚意识具体化为经济生活中的工作意识,集中了全体国民的智慧与精力,以超常的的速度完成经济崛起


的任务。

2、摒弃了许多狭隘性的因素,但不时沉渣泛起。

战后的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摒弃了战前许多狭隘性因素,但日本朝野始终没有真正、底的反省二战期间的侵略行径,皇国观念、军国观念思想不时沉渣泛起。

60年代中期,一些颂扬帝国军队和大和魂的影片被陆续搬上银幕,一批鼓吹皇国史观,歌颂大东亚战争的论著也相继出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qB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