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超越孤独 与自然泯一——读李白绝句《独坐敬亭山》》,欢迎阅读!
![敬亭,绝句,李白,超越,孤独](/static/wddqxz/img/rand/big_71.jpg)
超越孤独 与自然泯一 ——读李白绝句《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家有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而李白在经历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不幸后,却没有留下多少沧桑语,除了偶尔的“举杯消愁”,他更多的是在纵酒放歌。
诗人天生的狂傲不羁使他在经历了人世奔波之后,发而为诗,同样是洒脱飘逸的。我们习惯了诗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偶尔读到一首如《独坐敬亭山》这样的小诗,便觉眼前一亮,沉醉于它的简洁明快、清新自然之中,久久不能释怀。
于是,因豪情而怦然的心随之平静下来,和诗人一起,走入了敬亭山亲切、静谧的怀抱中。
该诗作于天宝十二年,距诗人天宝三年被迫离开长安已十年之遥。十年的梦想幻灭,十年的漂泊,诗人历尽人世沧桑,看透了世态炎凉,空怀兼济之心而无报国之门,现实的冷酷无情使诗人心中堆积起层层的苦闷与孤独。恰在此时,诗人来到了被称为江南名郡的宣州。
也许是在有意无意间,诗人带着对现实的无奈,循着大谢、小谢的足迹,走进了风光秀美的敬亭山。于是,这首千古绝句就在诗人与大自然的瞬间冥会中诞生了。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以简淡的笔触描绘眼前之景,群鸟已尽,孤云将远。静谧笼罩了诗人,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尽的孤独。这位在尘世中处处碰壁的天才,这颗漂泊已久的灵魂,在“逃避”的片刻里,连鸟和云都不愿为他停留。诗人如一朵小小的浪花,被淹没在横无际涯的寂寞之海。“众鸟”是伴着叫声飞尽的,“孤云”是随着风声飘远的,一切都消失之后,只留下诗人在大山环绕中孤独的背影。此处以动见静,使诗人的寂寞更加寂寞了。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里的山被人格化了,或者说诗人希望敬亭山是有情感的,然后与自己“相看两不厌”。诗人应该已经坐了很久,渐渐忘却了漂泊和苦闷,那种天生的与自然的亲和力生发出来,淡化了现实的种种,刹那间与敬亭山悠然心会。
相比于飞鸟与孤云的“无情”,敬亭山就亲近可爱的多了。她张开臂膀接纳了这颗漂泊的灵魂,并把她的美丽与温厚尽情地展现在诗人眼前。相信诗人的目光所及之处,也都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抚慰,人与山就这样融合在一起。 诗人浅白平和的语句压抑不住内心强烈的情感,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大自然毫无保留的爱与亲近。有了“相看两不厌”的寄托,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人世间的追逐与攻击也显得苍白和浅薄。此刻,人与山达到了心灵上的契合,孤独被淡化了,只留下陶醉后的快乐。
孤独恰如一杯苦酒,谁都不想尝试,却无法摆脱;孤独又是一张无形的网,时刻都在捕捉自己飞行的鸟,正如此时的李白。李白是众多诗人中自我意识极强且极浓厚的一个,也就最易孤独,而最好的解脱就是心灵上的超越。
诗人在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幻灭后,还能独坐敬亭山,与之“相看两不厌”;还能栖与碧山,笑看“桃花流水杳然去”。心灵上别有天地,孤独又能奈我何?
诗人因崇高而孤独,而在超越孤独后,就更显得崇高了。他还将继续在尘世中奔走,继续经历更多的幻灭,然而自然已将永恒的意味传递给他,带着这份与生俱来的与自然泯一的亲和力,李白的诗歌只会更加洒脱,更加超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