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思考》,欢迎阅读!
![品德,幼儿,思考,提高,如何](/static/wddqxz/img/rand/big_93.jpg)
如何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九伟
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10期
幼儿具有模仿能力强、辨别是非能力弱、好奇心较强等特点。而在幼儿期品德教育工作的意义在于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思想品德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逐步规范幼儿的道德行为习惯。本文通过分析部分幼儿园幼儿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水平的对策,以供参考。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幼儿园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幼儿的品德教育上。从目前的情况看,有的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導致教育上的缺失。 (二)内容与实际不符
部分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品德教育内容与实际相差甚远。比如,部分幼儿园只要求幼儿背理论知识、行为准则,但却没有帮幼儿内化这些知识。 (三)教育方法单一
幼儿的品德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大多是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幼儿并不能真正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是传播者,传播人类优秀的文化知识、先进的科学文明。教师的专业素养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专业知识弱、教学能力低的教师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时,可能会出现无法及时并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情况,导致品德教育教学不够生动,吸引力不强。因此,幼儿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不断丰富自我和文学底蕴,从而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开展幼儿品德教育的意义。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通过赛课、观摩优秀课、开展经验交流会、网课学习以及开讲座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帮助幼儿教师提高教育及教学能力。 (二)幼儿道德教育与实际相结合
大多数幼儿具有模仿性、可塑性强的特点。空谈的、不切实际的品德教育只是作秀,会浪费幼儿的学习时间,让品德教育工作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将幼儿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各方面的生活与学习中,提倡遵纪守法、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道德行为。比如在玩游戏时,教师给予主动让出玩具、帮助其他小朋友通关的幼儿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给予抢夺他人东西、
打骂他人的幼儿正确的引导教育。比如在幼儿进餐时,教师要指导幼儿文明吃饭,及时批评、纠正浪费饭菜的行为,让幼儿知道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应做哪些事情、应该怎么做、做什么才是正确的。
(三)改革教育方式,丰富品德教育内容
单一的说教方式并不能让幼儿很好地理解品德教育的内涵,单一的教育方式也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倦。因此,教师需要改革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采取多种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话剧表演,让幼儿了解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幼儿的文学素养,让幼儿了解尊老爱幼、关心朋友、关爱父母等良好品德;可以教幼儿做手工,通过设置“我爱中国”“中秋,你好”“妈妈,您辛苦了”等主题,让幼儿在做手工的过程中,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从而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以及尊重、善良、感恩等良好品质。另外,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一种品德教育方法。比如,教师可在班级上粘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草丛里立起“别踩我,我会疼”等标语,为幼儿创造体验道德美的精神环境。 (四)家校合作,共同抓好品德教育
家校合作是近几年兴起的教育教学措施。该措施的意义在于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达到1+1>2的教育教学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所以教师应积极主动与幼儿的家长沟通交流幼儿的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教师可以开展家长会、访谈、踏青等活动;还可以建立微信群,通过开展活动,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落实家校合作,为幼儿提供更优秀的品德教育教学。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幼儿的品德教育是系统的、复杂的,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品德教育的意义,积极和家长沟通交流,确保品德教育有效开展。
(作者单位:晖苑学前教育服务站(原胜中第三实验幼儿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