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外教育家思想》,欢迎阅读!
![教育家,中外,思想](/static/wddqxz/img/rand/big_45.jpg)
中国教育家 1. 陈鹤琴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该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因此,“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以学科组织的传统模式。 幼稚园的课程论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课程与方法都是达到目的的工具,所以谈教育,第一应当解释目的。”在谈目标前,他先确立了“儿童是主体”的思想。他认为儿童、教材和教师是教育上的三大要素。 (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
“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不能四分五裂的。他并主张最好由一位老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而不致割裂。
(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
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幼稚园的课程又是很容易游戏化的,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课程应当有考查儿童成绩的标准。 五指活动
陈鹤琴指出,人的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而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活动是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它包括五个方面:(1)健康活动(2)社会 活动(3)科学活动(4)艺术活动(5)语文活 动。陈鹤琴指出:“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并采用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教学。 2.张雪门 课程生活化;关注幼儿的直接经验;来源于生活,但并不零散,并非没有计划和准备的活动;想象要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基础;本土化。 3.张宗麟
张宗麟是我国现代有重大影响的幼儿教育家,清末近代幼儿教育制度建立以来第一位男性幼稚园教师。张宗麟关于幼儿教育的主要著作,经其女张沪编为《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张宗麟主张从丰富的祖国文化宝库中采撷适合儿童特点的材料,充实幼稚园的设备和教学内容,他提倡收集儿歌、农谚等作为幼稚园的自然科教材,并著文介绍几十种儿童极爱玩的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对于当时的幼稚教育贵族化的倾向,表示深刻的担忧,主张幼儿教育平民化。
张宗麟认为,幼稚生的生活应当倾向社会性的,必须通过一些直接而容易做到的活动,让儿童去了解家庭的状况、社会职业等具体的社会内容;当然强调幼稚生活动的社会倾向,但是不能抹杀儿童的生活状况和经验基础。 外国教育家 1. 柏拉图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人。 幼儿教育的任务——道德行为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质。其中重要的方面是形成对善恶的认识。
(1)论优生
(2)论优育
a对儿童实施国家公育制度
b故事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好形式。 c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d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e儿童道德教育的方法——模仿 2.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以柏拉图的哲学、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使学生养成“中庸”适度的道德品质。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首次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3. 昆体良
以雄辩术著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雄辩家。 重视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双语教育。 因材施教、反对体罚、量力而行、启发诱导。 4. 夸美纽斯
17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家。被称为欧洲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新时期的最初一位教育家。他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成果,总结了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实践经验,经过他的研究,上升为理论。他的教育思想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在幼儿教育方面贡献很大。
教育的主导原则——“教育适应自然”自然适应性原则 5. 洛克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是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先导。在从中世纪的宗教教育转变到近代世俗教育的时期,他继承了前人的一些思想,系统阐述了绅士教育理论。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在人的意识里没有天赋观念(诸如“上帝”、善恶标准、数学公式等),人生下来其心灵犹如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任意涂写。 6. 卢梭
受洛克思想的影响,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来源,离开对周围的事物的感觉,就无法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即要求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其年龄特征,适应其本性施教。
自然后果法: 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从中受到教育,并改正错误。 7.裴斯泰洛齐
卢梭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的,是社会把自然人给糟蹋了;裴斯泰洛齐更多倾向于人的天性是恶的。
自然教育思想,其一是教育应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强调教育不能机械模仿和消极遵循自然 );其二教育应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8.赫尔巴特
明确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反映19世纪出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特点是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儿童严格管教和主知主义的系统课堂教学,被二十世纪的现代派教育家称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 9.欧文
性格形成学说——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出发点:一是反对性格形成的“意志自由论”;二是坚持
“环境决定论”。
基本原则—— 以科学代替宗教迷信(教儿童认识各种自然规律、直观教学原则,反对幼儿学校进行书本教学。) 10.福禄倍尔
近代幼儿教育领域的奠基人,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幼儿园作为一种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一直沿用到现在。
教育的本质——通过教育使人能自由和自觉地表现他的本质,即上帝的精神。 教育的任务: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认识上帝的统一 用自然类比法说明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11.蒙台梭利
是继福禄倍尔之后的一位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毕生致力于探索“科学的教育学”,创办了“儿童之家”,创立了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并通过撰写教育理论著作和开办国际训练班等方式,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自由活动是蒙台梭利教育学说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a“有准备的环境中的自由”的教学法(自由发展的环境、有秩序的环境、生气勃勃的环境、愉快的环境)
b协调自由与纪律的“工作”幼儿期的各种感觉练习及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等自发的活动都是工作。 c感觉教育 12.杜威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教育家。 教育的“双中心” ——儿童中心和社会中心 理论基础——实用主义经验论
(1)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只有当儿童具备一定的动机时方可进行某项工作,文化学习也不例外。
(2)书写与阅读的能力严格地被看作工具。儿童必须学会使用这些工具,正像他要学会使用别种工具一样。
(3)不必作特别的努力教六七岁的儿童阅读,除非有迹象表明某儿童已有这方面的需要。 (4)不要过早的教儿童学习阅读,占用了学习其他有积极内容的科目的时间,并造成儿童眼睛和神经系统的过度紧张。
(5)阅读不应该作为单独的一门科目来教。 13.德可乐利
第一个利用电影手段对儿童活动进行观察的人。 生物和社会的因素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整体化”是儿童认知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