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具应用策略探究

2023-03-02 05:36: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堂教学中学具应用策略探究》,欢迎阅读!
学具,课堂教学,探究,策略,应用
课堂教学中学具应用策略探究

成都市金牛区行知小学:揭琳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是常见的教学辅助工具,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和学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知识。教学教法的创新,探究方式发生转变,都必须依靠教学装备来支撑,而课堂上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一定是高大上的装备吗?一定是精彩绝伦的PPTflash作的演示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提高课堂效率、突破教学重难点更多的是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而学具在课堂上的应用就具备了以上的优势,在学具的使用过程中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学具可以边玩边学,非常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为用而用”“浅尝辄止”等现象,使学具应用流于形式,既不能促进教学又浪费教学时间。怎样让学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怎样在教学中帮助孩子理解掌握知识重难点?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学具的应用应具备以下三个策略: 一、把规范操作作为学具应用的必备要求

要有效的使用学具就涉及到学具的规范操作和统一要求。许多教师不使用学具大多是怕麻烦、课堂不易调控、学生没有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对学具使用所能达到的效果没有充分的认识;对时间把控不到位等问题,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就需要规范操作步骤。可以采用操作三步走:①听:要求听清楚本节课学具操作的具体要求,也可采取PPT出示的方式,低段请学生先读要求,高段可找出要求的关键词;操作要求即包括纪律要求也包括落实知识点的要求。②说:无论是独立操作还是分小组操作,要求边操作边描述过程。如果是分小组操作要求人人有操作、人人有任务,提前做好人员的分工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各项感官参与到学具操作的过程中。③结: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无论是小组总结还是全班的总结做到有理有据,可以是操作演示的总结也可以是结论的汇报例如概念课《周长》一课中提出了以下活动要求:一、拿出制作的规则图形和不规则的图形,先观察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图形的周长;二、把你想到的方法


进行操作并小组内交流;三、请每组选择一种你们认为最好的方法进行全班汇报说出此方法的优缺点。因此学具使用的规范性是确保一堂课效果的关键,这就需要从低段开始培养,循序渐进,经常实施并落实,长此以往的训练学生熟悉了操作步骤和要求,学具的使用就游刃有余了。 二、把三阶学习方式作为学具应用的重要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提倡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而三阶学习方式不仅改变学习方式,也能完整的体现学具应用的全过程。所谓三阶学习就是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最后全班交流,在学具的应用过程中按照这样的操作模式就能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育有效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先独立思考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尝试剪一剪、拼一拼,把你的结论在小组里进行交流,通过操作你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展示。通过这样的三阶学习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且让孩子们经历了公式产生的过程。 三、把多元评价作为学具应用的主要动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要让学生对学具的应用持续保持兴趣和探究的精神,就需要教师在学具的操作使用过程中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应依据“经历、体验、探索”等不同层次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元的评价。不仅对学具应用后得到结论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具应用过程中的评价,包括对学具的准备、操作要求的遵守、操作步骤的实施等全方位的进行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对学具的应用始终产生好奇、探究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动有趣的课堂,学生才愿意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学具”就是在儿童天性与学科本质之间架构起的一座桥梁,学科的情趣学习的理趣有机融合,使抽象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从而培养儿童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的欲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kh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