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欢迎阅读!
![呈现,自我,网络,空间](/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0.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
作者:任英
来源:《商情》2014年第27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QQ、BBS等社交软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的支撑下,利用区域化的概念探讨不同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 网络空间戈夫曼自我呈现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络已经成为网民在互联网上重要的基础应用。社交网络中自我表达和互动过程的自主使网民在社交网络中的应用状态成为一种独立特殊的现象。这种具有多维、流动的网络空间,其形式的多样性、匿名性等特征,产生了一系列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网络现象,如网恋、人肉搜索、爆吧等。一方面,网络空间的应用克服了现实生活中人们交往的距离限制,在虚拟空间中构建了交往的平台,使得人际交往变得更加自由;另一方面,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流动性等特征使得在此空间中的个体得以重塑自己的角色,从相貌、性格、身份等多个维度将自我塑造成他人期待的形象。
自我呈现又称自我表现、印象管理,是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来的,意指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他认为,日常生活就像是一个大舞台,人们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舞台的情景,有策略地通过印象处理来控制自己表现出来的姿态,从而使自己所呈现的角色形象符合剧目的要求,从而实现自己欲达的目的。这种通过策略来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的表演,戈夫曼称之为印象管理。 二、文献回顾
在“戏剧论”中,戈夫曼把个体表演中的能互相看到的并能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叫做前台。戈夫曼说,前台是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使用的、标准的表达性装备。前台和后台都是一个表演者必备的要素,它们构成了表演者的表演场合。前台是表演者进行理想化表演的场所,而后台则是表演者自我表演或者为前台表演做准备的场所。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在虚拟空间中得到了很好地应用,学界关于网络空间的自我呈现研究也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依据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一些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结合MBTI理论中的内倾和外倾测评方法,得出日常生活和网络空间中的“前台”与“后台”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一结论。其次,学者们探讨了网络空间作为一种新出现人际交往模式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在网络空间中的个体也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王婷婷将这些个体分为出色表现型、普通大众型和公共型三种类型,这些所区分的类型本质上都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从材料来源上,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用来塑造角色的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这些材料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共同分享真实世界经验的基础,从而使得网络生活更加充实、生动。”[4]而且,这些图文并茂的材料,加上观众的想象力,使得角色扮演者更加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印象管理。第三,学者们探讨了网络空间中自我呈现的过程和趋势。个人在进入虚拟空间时,通过了解这一空间的特征和功能,了解观众对自己的期望,选择自己扮演的角色,最后在互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角色扮演。王婷婷基于开放性和匿名性为特征的社交网络,提出人际互动模式的两种发展可能,一是真诚的自我表现,一是假面表演。[3]由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出现,更加凸显了在网络空间交往中的网络区隔,这一系列的改变势必在人们的自我呈现中通过前台的变化、印象管理方式的更新以及文本沟通方式对传统沟通技巧的冲击中体现出来。还有一些女性主义者着重探讨了女性在社交网络中显示的特有性别身份和性别意识。 三、不同网络社区中的自我呈现
学界关于网络空间的自我呈现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中所处的位置有所争议,一些人认为,在网络空间中的角色扮演是个人延续现实生活中的“前台”,继续根据观众的期望进行角色的补充;也有学者认为,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流动性、多维等特征,个人在网络空间中可以大胆地展现自我,卸下前台的伪装,充分表现自己的风格。现有的研究都忽略的事实是,网络空间同现实生活一般,也是一个多角度、多空间交叠的空间,网络空间也可以运用区域化的概念来解释个体的自我呈现。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结构在区域化的空间建构中凭借责任的约束和利益的诱惑来建构起行动者的角色特征,并在区域化的情境之中的互动各方为维持情境定义所做出的努力中被生产和再生产出来。在网络空间中也形成了区域化的空间建构,一些区域空间需要个体继续扮演他人期待的印象,在另外一些区域空间中,个体则可以更多地展现个性特征,是否进行前台表演仍旧取决于责任的约束和利益的诱惑。例如,一些网络空间的应用通常是用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没有完成的前台工作,在这样的网络空间中,个人可以很快地继续现实生活中的工作或情感的交流,不需要很长的网络社区的情感嵌入过程,因为所谓的“后台”工作已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责任和利益被生产出来。还有一些网络空间是由现实生活中的陌生人建构起来的,进入这样的网络空间,个人则需要自我呈现的完整过程。如黄少华老师所说,个人在进入虚拟空间时,通过了解这一空间的特征和功能,了解观众对自己的期望,选择自己扮演的角色,最后在互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角色扮演。
因此,区域化的概念不仅可以解释物理上分开的区域,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空间中的社会生活是怎样在在时空中得以区分的。所谓网络空间中自我呈现的前台与后台之分与现实生活无异,网络中属于个人最私密的空间利用密码,权限设置等来获得,类似于现实生活中个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卧室,是“后台”。在自我呈现的过程中,某一时间段,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观众,将印象管理所面对的观众引入“后台”,变成个体角色扮演的“前台”,这就是戈夫曼的时间与空间中的互动理论进一步的延展。 参考文献:
[1]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9. [2]何玲.网络社区的自我呈现.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1(3):90-96. [3]王婷婷.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社会研究,2011(6):49-50.
[4]黄少华、李魏华、郭叶红.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未来与发展,2009(4):71-73. [5]陈晓婧.新网络社交时代的自我呈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2(2):243-247. [6]黄露.女性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中国传媒科技,2012(3):97-9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e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