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日两国猪文化之异同》,欢迎阅读!
【摘 要】汉字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但是随着环境和时代的变迁,汉字在日本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涵。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猪”的概念、各自文化中“猪”的内涵等方面进行比较,论述了中日两国猪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中国 猪 日本 野猪 积极意义 消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7-0041-02
一 引言
日语和汉语都有“猪”这个汉字。在中国,古代的人们尊猪为神,认为猪是生活富裕的象征,但同时也以“猪”形容愚笨、长相肥满之人。日语里「猪(いのしし)」的汉字翻译成中文是野猪。在日本,有人姓「猪頭」,有人姓「猪尾」,野猪为人们所崇拜。同时「豚(ぶた)」为家猪,以「豚に真珠」来比喻愚笨、不识货之人。同样的动物,在中日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本文将从中日两国“猪”的概念、“猪”在各自文化中的积极和消极意义等方面对两国“猪”文化进行对比。 二 “猪”的概念
汉语和日语都有“猪”这个汉字,同一个字,在各自语言里却有着不同的解释和意义。 日语里,《日汉词典》《広辞苑》《新明解》等权威字典里对“猪”解释为“‘猪之兽’,猪科哺乳动物。家猪的祖先。犬齿发达成獠牙。夜行性,杂食性。”另外,对日语的「豚」解释为“猪,豕”。 在汉语中,《现代汉语词典》第1639页,对“猪”解释为“哺乳动物,头大,鼻子和口吻都长,眼睛小,耳朵大,脚短,身体肥。可供食用,皮可制革,鬃可制刷子和做其他工业原料。”另外《现代汉语词典》第1469页,“野猪”为“哺乳动物,全身长黑色猪毛,犬齿突出口外,耳和尾短小。性凶猛,昼伏夜出,吃蚯蚓、蛇、甲虫和蔬菜,甘薯等。对农业危害很大。”
对比以上两国词典对“猪”的解释,我们不难发现,日语“猪”一字指的是野猪,而汉语“猪”一字指的是家猪。日语的“猪”等于汉语的“野猪”,汉语的“猪”则等于日语的「豚」,意为家猪。
三 中国的猪文化
1.中国古代的野猪崇拜
在中国古代,存在着野猪崇拜的现象,人们把野猪看做神,野猪报恩的故事在民间传说中屡见不鲜。“论猪的文化品格——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猪”一文指出,古代契丹人信奉野猪,认为古代契丹人祖先最先创立的八个部落与野猪神有关。在贵州安龙县布依族人家至今仍然有孝子不吃猪肉之俗,这是有来由的:传说布依族的祖先在抗击官兵之时,曾得一群野猪之助,取得胜利,而野猪全部阵亡。后来,布依族人认为他们的祖先得到猪的救护,死去的猪是祖先的替身。因此,孝子吃猪肉便是食亡故老人的肉,被视为不孝。在苗族故事《沙地古咪找谷种》中,记述了苗族青年沙地古咪外出为人类找谷种时,得到过野猪的帮助,野猪背着他渡过大海,这说明野猪在古代人的观念中是神勇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野猪数量减少,很少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很多人甚至没有见过野猪。同时,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科学的思想渐渐代替了迷信思想。因此,现代人们对野猪的崇拜变得无迹可寻。 2.猪在中国文化中的积极意义 由于其实用价值,猪在人们现实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猪文化试探”说:“猪用来祭祀,用来衡量财富的多少。”“汉代猪信仰的原型分析”说:“汉代人以吃到猪肉为自豪,猪在汉代是财富的主要标志,汉代丧葬中或雕绘猪像,或陶制冥器猪。”“论猪的文化品格——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猪”一文中证明:“在民间故事中,种田的老百姓对猪倾了满腔热情,把
摆脱贫困的希望寄托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猪身上,寄托在他们所构筑的猪神、宝猪和金猪的幻想世界里。”中国源于古代的十二生肖也把猪列入其中。到了现代很多农村仍然靠养猪积累财富。到了猪年,还有“金猪拱门”的图画或者剪纸,人们还佩戴金猪的首饰来祈祷猪年万事亨通、生活富裕。
3.猪在中国文化中的消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猪也存在着消极意义。人们认为,猪外形丑陋、体质肥胖、肥头大耳、贪吃懒惰,因此以猪喻人。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云:“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此诗以猪比喻不学无术之人。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猪犬耳。”这句话用猪比喻庸碌无为之人。西汉初年学者贾谊说:“反君事仇形若狗彘”。“彘”是古代对猪的称呼。此句中以猪比喻大逆不道,叛逆不忠之人。另外,《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太后因痛恨戚夫人贪得无厌,心地狠毒而把她砍去手脚,挖去双眼,烤聋双耳,灌哑喉咙,让她住在厕所里,称她为人彘。现代汉语中也有“猪狗不如”、“蠢钝如猪”、“猪头猪脑”、“猪脑子”等词来形容品质低劣、长相肥胖、头脑不灵之人。 四 日本的猪文化 1.日本的野猪崇拜 《日汉词典》解释说:“小野猪身上有竖条纹,俗称“うり坊”。野猪肉俗称山鲸、牡丹、味美。”《新明解国语辞典》说:野猪是古代日本人的肉食兽。其凶猛向前跑的时候不会转向。因此有“猪武者”一词来比喻不视敌方情况,盲目向前的武士;也有“猪突猛進”一词,来比喻盲目冒进。虽然此两词都做消极的比喻,但是我们仍能从中看出在日本人心里,野猪是勇猛无畏的。《広辞苑》说:猪“也称为「い、いのこ、やちょ」,由于旧版的十日元纸币背面有野猪的图像,因此“猪”也是旧十日元纸币的称呼。印作在货币图案的事物必然是在这个国家人们心中很重要的,甚至很崇拜的事物,由此可见,日本人对野猪怀有崇拜之情。另外日本有谚语为「しし食った報い,しし」指鹿、野猪。意思是吃了鹿或者野猪的肉会得到报应。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人视野猪为神兽,认为食其肉会遭报应。另外日本人把家猪肉称为「豚肉」而把野猪肉称为「山鯨」、「牡丹」、「味美」,这也体现了日本人对野猪的敬畏之情。在日本,人们会把可爱的小男孩称为「坊主」、而小野猪也被称为「瓜坊」,从这个“坊”的使用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小野猪的喜爱之情。日本跟中国一样,也有十二生肖,但日本十二生肖的“猪”是野猪。据“日本人姓氏大观园”介绍,日本人姓氏很多都跟勇猛的野兽有关系,其中跟野猪有关的就有「猪木(いのき)、猪尾(いお)、猪爪(いづめ)、猪飼(いかい)、猪鼻(いはな)、猪野(いの)、猪谷(いがや)、猪名部(いなべ)、猪原(いのはら)」等,《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的同学有叫「猪太郎」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因为野猪的勇猛,日本人以猪为姓,希望能像野猪一样神勇无敌。
在现代日本人的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野猪崇拜的例子。在日本有供奉野猪的「猪名神社」;日本的动画片“龙子太郎”里,太郎骑着野猪去寻找变成龙的母亲;在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一片中,为保护森林而战的勇猛无敌的野猪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在日本,人们把野猪毛放在钱包里来祈祷财运旺盛,由此可见,即使到了现代,日本人仍然保留着对野猪的敬畏、崇拜之情。
2.猪在日本文化中的消极意义 日本的家猪为「豚」。日语里,对外人谦虚的称呼自己的儿子为「豚児」,在这里并不是说自己儿子像猪一样,而是谦虚地说自己的儿子不好、不聪明之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认为「豚」,家猪是笨的。另外,日语有谚语说「豚に真珠」,意思相当于“对牛弹琴”,形容人不识货,不懂得其价值。因此,日本人也用猪来形容蠢笨、不识货的人。在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片里,千寻的父母被巫婆变化成毫无用处、只会吃的猪。从这些例子
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眼里的猪的形象也有消极一面。 五 中日猪文化的异同 1.概念上的异同 日本的野猪为“猪”,家猪为「豚」,日本人对“猪”和「豚」的概念区分得很严格;而在中国提到猪就是指家猪,野猪在人们观念中并不深刻。 2.野猪崇拜的异同
中国和日本都存在着野猪崇拜的现象,但是中国古代存在的野猪崇拜,随着时代和科学的发展已渐渐淡化、消亡。而日本的野猪崇拜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在语言上体现的也很多,野猪崇拜已渗透到文化、语言、生活的每个角落。 3.家猪的文化内涵的异同
由于家猪的使用价值,家猪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因为其自然属性,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而在日本文化中,家猪具有消极意义,不具有积极意义。 六 结语
中国和日本都存在野猪崇拜的现象,认为野猪勇猛无敌,视之为神灵,两国的家猪在文化上都具有用来比喻愚钝之人的消极意义。但是较之于日本悠久、深刻而广泛的野猪崇拜,中国的野猪崇拜只存在于古代。而且,中国的家猪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积极的一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T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