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人厚重

2023-02-06 15:4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使人厚重》,欢迎阅读!
厚重,读书
读书使人厚重

到读书,最佩服的是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从《八十忆双亲》里,知道钱穆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上世纪80年代,钱穆的孙女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的回答是“《论语》之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章句集注》为主。《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之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要求孙女背诵,作为史学大师的爷爷自然更能背诵,能够背诵《史记》,让人不敢想象。

从张恨水的《山窗小品》里,知道他在14岁之前,就能够背诵以下典籍:《三字经》《论语》《孟子》《左传》《大学》《中庸》《诗经》《礼记》《易经》《千家诗》《古文观止》等。显然,这并不是他可以背诵的全部。他很小的时候就写一些酷似《聊斋》的小说,可以证明他把《聊斋》读得烂熟了。从他上世纪30年代写的《水浒人物论赞》又可以看出他对《水浒》的熟稔。

作为文史学者的曹聚仁,奉行的读书原则也许不是背诵,而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里,他谈到自己对几部经典著作的阅读遍数:《儒林外史》读了100多遍,都是一


本正经地读,不是作为消遣随便翻翻。读《红楼梦》赶不上俞平伯,但也先后读了70多遍,《聊斋》读了四五十遍,《水浒传》读了20遍,《三国演义》读得遍数最少,只有两三遍,原因是它没有《三国志》引人入胜。《史记》读了多少遍,他没说,只说这是他最爱读的书,是下过一点苦功的。



一个人肚子里有多少书,就跟一个人腰里有多少钱一样,属于个人隐私。因而,更多人的读书功夫我们不得而知。

例如,不是郑振铎亲自检验,我们怎么也不会知道茅盾能够背诵《红楼梦》;不是周建人的回忆文章,我们也不会知道鲁迅小时候是背过《纲鉴》的。从根本上说,是读书功夫成就了那一代文化巨人。

遗憾的是,当我们惊叹那一代人的读书功夫时,自己却无论如何也沉不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一读书。工业化时代,人被迫成为机器的竞争对手,生活的压力使我们疲于奔命,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思想被复制,行为格式化,连文化都已经成为速食品,哪有时间、精力和耐心把自己的思想雕琢成精致的花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许多人无法企及的梦想。人类改造世界的脚步在加速,对自身内心的省察及对外在世界的感悟与欣赏却在钝化,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类的悲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本好书,能够重塑一个灵魂。一批好书,能够丰厚一个民族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QU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