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022-10-20 03:16: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心理学,方法,研究
二、幼儿教育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定义: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对自然状态下的现象或行为进

行系统连续的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取实时材料的研究方法。 2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描述自然状态行为幼儿的状态或正在进行着的某些过程。

幼儿人际关系、社会发展水平、技能发展水平等。也适用于获取第一手资料或对研究对象进行纵向追踪研究,如儿童的言语发展水平、动作技能的发展过程,儿童思维能力发展变化状况等。 3、优缺点:

优点:观察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自然性和客观性,简便易行,所获资料比较

生动、真实,可收集到非语言行为的数据和资料,特别适合于对学前儿童的研究 缺点:观察者只能消极被动地期待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对可能影响观察的内外部

因素难以加以有效控制,造成难以分清哪些因素是引起行为表现的真正原因。

(二)调查

1定义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

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2优缺点

优点:由于调查法在自然情境中进行数据收集,通常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并且不需控制条件或操纵被调查的对象,涉及范围广,手段多样,便于实施,特别适用于现状研究和描述性的研究

缺点: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研究者对各种主观偏差的控制和被调查者所提供的

资料的真实性。 3类型

现状调查:了解儿童发展中某些特征或方面的发展现状,或学前教育中某些现象、

问题的基本现状,开展针对性地教育和帮助,以改进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大班幼儿小学24小时活动的

相关调查:两个变量相互联系的性质和程度 《惩罚与幼儿侵犯性行为的关系调查 原因调查:寻找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幼儿合作行为成瘾调查

追踪调查:探索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阶段发展变化规律 幼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期的调查 4具体方式:问卷法、访谈法、活动产品法 情境法

情境法

定义是一种让幼儿处于设计好的活动环境或问题情境中,对其进行观察或问

调查,从而获得有关反应信息研究方法。常用于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及社会为等方面的研究,特别适合于对幼儿园儿童的研究 类型:活动情境法和问题情境法两类

活动法情境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或控制一定的条件,然后对幼儿

情境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测并加以研究的方法,如对幼儿诚实行为的研究

问题情境法是向幼儿提供事先设计好的一个两难问题情境,要求幼儿对情境中的问

题做出回答,以此考察幼儿的道德判断水平或情绪反应。 海因兹偷药便是如此。

优点:有机会表现真实的行为,所以,该法能测量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真实的情绪反应,探


索其内心深层的变化并能高效率地收集有关资料,且所获资料具有比较价值。 (三)、实验法

1、定义: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

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构成:自变量、因变量、干扰变量和中间变量。 关键:实验设计

2、分类: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类型。

实验室实验指在实验室环境中借助于一定的仪器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

的实验。如儿童听力的测定就须在听力实验室中进行,以控制外部噪声对儿童听力的影响。

优点对实验条件控制严密,可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便于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 缺点研究环境和条件的特殊化使研究结论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现场实验是一种在实际生活条件下(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境)进行的、对实验条件加

以适当控制的实验,亦称自然实验。幼儿教育心理研究的主要试验方法)

优点:实验能在平静和谐的自然情境中进行,把心理学研究与日常的教育工作结合

在一起,方便实用,实验结果结论较易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缺点:对实验研究中的无关变量难以完全控制,增加了形成研究结论的困难 (四).测量法

1、定义: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

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为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2、测量法的要素:即测量对象、测量内容、测量规则和测量工具。 关键:测量工具。 3、测验的类型 智力测验、 能力倾向测验、 成就测验 人格测验 创造力测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Ps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