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欢迎阅读!
课题名称 《古代诗歌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 时
教学目标
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3、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且积极向上的品格。 重点:1、品味诗歌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2、领会评价重点词语,主旨的理解
难点: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描绘大自然的瑰丽景色,深情地赞颂,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诗篇,感受美景的魅力,一起领略各地的奇景。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诗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二、精讲点拨:
(一)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平时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边读边想像、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交流等) 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你们分小组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大概 在讲什么意思?明白吗?开始吧!(小组自学) 2.学生汇报:
《宿建德江》我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忧愁油然而升。原野空旷,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使我的心情更觉压抑。江水清澈,俯身观看,只有倒映在水中的明月离我是那么近。明 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给我带来些许的安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 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 么神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二)精读课文,品语言
你最喜欢三首诗歌的哪些语句?请你静心默读,圈点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宿建德江》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黑云翻墨未遮山”
这个“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翻滚、涌动、云翻墨滚……)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平时有见过吗?(生说)从“黑云翻墨”中,还让你感受到什么?(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这句中的 “遮”是个生字,你能用“遮”组成哪些词语呢?(生组词)诗中什么遮什么? (乌云遮山)下雨前遮住了吗?(没有)你是从哪看出的说说你的理解。 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却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够快的了。 2.“白云跳珠乱入船”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请看屏幕! (2)播放“骤雨”的课件
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啊!(倾盆大雨、狂风骤雨……)诗人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白雨跳珠)你喜欢哪种?
借助课件,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影像,想象“象跳珠样的雨是什么样的”,并在反复的读中对比自己的想法和诗人的表达方式,感受“跳”字中蕴涵着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交流后教师引入资料:苏轼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还念念不忘,特意写到“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可见诗人对这首诗的喜爱。 3. “卷地风来忽吹散”
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突然,风狂)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还有其他带有“忽”字的诗句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字中感受汪伦踏歌相送的突然及让李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喜)……通过勾连学过的诗文,引导学生体味“忽”字之妙,再联系本诗,体会出本诗中这场狂风的急,更深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景色美带给诗人的享受! 4.“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字给李白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的美妙情景,齐读这一句)
(播放背景音乐《赞西湖》)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师在诗题的“醉”字上加上着重号,示意吟诵这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M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