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当代影视剧创作的性别视角嬗变——从热播剧《老男孩》等谈起》,欢迎阅读!

浅谈当代影视剧创作的性别视角嬗变——从热播剧《老男孩》等谈起
作者:刘颖
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8期
摘 要:近年来,中国当代的影视剧创作多数以表现女性成长、塑造女性形象为主。尤其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创作中,常出现以女性为核心要素的情节设计;而描述现实生活中男性生存状况、关注男性情感世界的作品则寥寥无几。本文以热播剧《老男孩》等为例,分析剧作中性别视角转换的现象及原因。
关键词:性别视角 人物角色塑造 热播剧
如今,关注女性命运已成为时代所倡导的,这可能与长久以来宣扬女权主义、提升女性社会地位、反对传统思想中男权意识的强势地位的强烈诉求有关。尽管如此,当代影视作品的发展依然彻底逃离不开男性视角,甚至一些以女性形象唱主角的戏也离不开男性形象的映衬和辅助。这并非偶然,以男权文化为底蕴的大众审美心理和接受视野的存在,是造成女性题材剧作的创作视角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男权社会发展关乎女性命运转折、女性觉醒过程中带有男性性格特色等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一、男性视角下的女性角色塑造
一般而言,叙事视角没有性别之分,但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来袭,使得越来越多的剧作家为了构建女性影视作品,做出了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的划分。传统的影视剧题材,往往以男性视角居多,如历史剧《琅琊榜》《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谍战剧《伪装者》《风筝》,军旅剧《深海利剑》《我是特种兵》等,基本以表现男主人公为主,局限在男权文化的视域中,采用男性视角去看待和描写两性关系。在被局限的男性视域中,男性往往是女性的启蒙者、领导者和拯救者,男性成为故事的绝对主角,控制着影片的叙事结构,女性只在戏中充当辅助角色,带有衬托和依附的功能。
渐渐地,“以男性为中心的叙事对女性形象进行了扭曲和异化,现代社会是一个男性中心思维模式所统治的世界,女性没有自己独立的语言”。 因此,创作者试图颠覆传统,对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积弱成疾的性别歧视发出挑战和反击,积极倡导女性意识觉醒、价值观念进步,促进女性地位的提升。他们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女主角为中心,着力表现女性的传奇经历和思想情感,通过女性命运的书写表达女子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生命态度。例如去年热议的两部女主大戏,一部以表现秦商女子周莹传奇人生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一部以表现都市失婚女子罗子君完美逆袭的《我的前半生》,都致力于围绕女主人公展开叙事,通过讲述她们在家庭处境中的生存状况,在爱情、婚姻关系中的现实处境以及追寻自我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她们在挣扎、反抗、突围中重获新生的坚忍、自强。
然而,两部剧看似以女性视角表达,但仍逃脱不了男性视角的影子,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二者的相互融合。《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看似构建了一个颠覆传统礼教和以女性视角为主的女权世界,但实则周莹的成功离不开剧中五大男性的支持和帮助,她的命运也与这些男性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吴聘的引导,周莹仍是一个江湖卖艺、不懂经商之道的丫头;如果没有沈星移和赵白石的舍身相救,她早已被人陷害、一命呜呼;如果没有王世均和图尔丹的帮助,她的经商之路会更加艰辛坎坷。而《我的前半生》中家庭妇女罗子君成功蜕变成美丽、知性、独立的事业女强人,离不开剧中成功男士贺涵的拯救。父爱的缺失,母亲的偏执,这样的原生家庭使得罗子君习惯依附丈夫,但婚姻的背叛给她带来巨大的刺激,这样受到情感和精神双重创伤的女性在
自我救赎和成长中需要超级英雄。可以说,在当今依旧以男性充当主力军的社会环境中,男性形象虽在剧中充当绿叶,但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女主的形象塑造即便再光辉、再强大,也依然离不开男性的启蒙和拯救。这也是惯用的“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的创作套路。可见剧中呈现的女性形象虽然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强大,彰显女性魅力,但依然未能走出男权社会的统治,未能彻底颠覆男权话语的霸主地位。
二、“新”男性视角下的男性角色塑造
植根于本土的男权主义思想长期存在并影响深远,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历史变迁和社会文化发展所导致。未来文艺作品创作的常态依然是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前提下,平衡和提倡男女平等和女性意识的进步。但由于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男性被赋予新的社会角色和使命,他们会面临新的社会压力、情感困惑和精神焦虑,这些是女性无法替代的。因此,新时期的影视创作在性别视角的转换上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新苗头。
2018 年伊始,由刘俊杰执导,刘烨、林依晨、雷佳音等主演的电视剧《老男孩》一经播出,引发收视热潮。《老男孩》讲述桀骜机长吴争人至不惑之年,内心却依旧充满了温暖和赤诚,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蜕变和磨砺,吴争真切地领悟到了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故事。该剧聚焦“70 后”和“80 后”中外表成熟、内心依旧纯真的“中国式老男孩”人群。虽然现实残酷,但他们依然保留初心,这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不妥协,老男孩们的奋发成长史,引发了不忘初心的观众们的共鸣。剧中选择男性角色进行塑造,男性视角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打破传统男性视角下的男权主义和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尴尬关系,追求人际关系和地位的和谐平等、相互依存。《老男孩》里的机长吴争,本是独自生活,但儿子萧晗的意外降临、麻辣教师林小欧的闯入,给其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与萧晗还是与林小欧的相处,吴争在一次次争吵中懂得尊重他人。当儿子对原学校失望想要找工作证明自己时,他给予空间让儿子闯荡,希望他能够感受到社会的艰辛后重返学校。他欣赏事业独立、自主自强的职业女性林小欧,帮助她治愈情伤,劝诫她保留初心,重当教师;林小欧的大胆表白也让他脱掉伪装,直面内心,重拾爱的能力。这样的情感关系不再是帮助与被帮助、拯救与被拯救的单一线条,而是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双向慰藉。
其二,着重于在性别视角的包裹下,从人性的角度探讨男性与女性的个体命运,加强对人类个体命运的人文关怀。《老男孩》致力于呈现人物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世界,注重传递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正能量。人物情感不仅依靠男女关系的处理,更有父子、师生、朋友等关系上的情感传递,这样的表达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阔。作为社会中人,在以不同情感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中处理生活矛盾、直面现实问题,更能凸显人物的本性和所坚持的理想的珍贵。剧中吴争从情感空白到知爱成熟,这个角色的成长状态展示出人性的可爱之处。他努力学习爱与成长的过程:怎样找到与亲人更好的相处模式,怎样与林小欧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情感模式,怎样在职场上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些情节的展开触达现实深处,在与亲人、爱人的相互扶持中找到了情感共鸣,治愈着都市人失落的情感状况,向观众传递出珍惜所爱、努力奋斗、保持纯粹内心的正确价值观念。
三、性别视角嬗变的社会原因
在当今社会,女性摆脱了许多旧制度和落后思想给予的苦难,拥有了自身的话语权,在政治、人身、婚姻、教育、就业等方面都获得了法律保护,享受平等的权利。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女性面临着新的负担,比如失业、离异、出轨、恐婚、大龄剩女等,新的信任危机和情感矛盾开始激化。因此,文艺作品创作仍应把握现实脉络,继续关注女性,反映她们的生存疾苦和心理状态。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与日俱增,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影视剧创作的理念也需要契合时代发展的主题,符合和引领大众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尤其在科技发展、人才聚集的大城市,职场上越来越注重知识和能力,性别的差异性变得越来越模糊;而在众多家庭中,尤其是职业白领和知识分子群体里,男女地位也讲求平等。男主外女主内,家务活都由女人包揽的常态生活开始发生转变。夫妻双方根据工作地点的远近和繁忙程度,一起商量家庭分工,共同承担家庭开销。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环境中,人与人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不存在依附关系和高低之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地位不可小觑。但无论处在怎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即便人格再独立,能力再强大,也不可能孤立地生活,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互帮互助,共同创造幸福生活,这是人类生活的最终理想和美好境界。因此,社会思潮的变化也迫使创作者在影视剧中逐渐挖掘和摸索新的创作理念和模式,打破传统束缚,致力于围绕社会演进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探讨新的话题。
总而言之,表现新时期的两性关系不需要话题炒作、刻意维系来引发大众的关注。宣扬女权主义、抒发女性情感意识,不代表以打压和漠视男性的当代生活境况为代价。新时期文艺创作者需要承担新的任务,即平衡好两性关系,消解男女矛盾。文艺创作的新思路应该提倡:描写男人和女人各自面临的问题,不可偏废;强调男女相互体谅和扶助,共同克服困难、创造生活的作品是未来努力的方向。创作者要想在精神内涵、价值层面唤起更大范围的情感共鸣,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男女互为依存的基础上进行性别视角的转换和当今伦理道德、人文观念的文化建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AT4.html